奶奶,“我过几天就回来”

0.jpg

我觉得自己以后可以摆个算命摊子,专做五技学生的生意。

“我能给你测出来,2月6号查成绩的时候,info上显示的每一个字是什么。”

“逗么?!”

“先给钱,差了一个字,三倍奉还。”

“好,拿着,你说说是什么?”

“服务器忙,请稍候。”

*

其实上面一段对话和我要说的内容无关,只是举个例子说明,见得多了,就抖不出什么新段子,太阳底下就没什么新鲜事。一年一年,查成绩,回家接受亲戚的问题,应付熊孩子的一顿捣乱……春晚还知道把冷饭炒一炒,但每年寒假这么几道坎,却是每年照着去年的样端上来,顶多算个冷盘。

今天就谈一谈,我是怎么看待亲戚问这问那的。

“伯克利分校,怎么是个分校?怎么不去主校?”

“明尼苏达法学院…怎么不去哈佛?那个哈佛图书馆…”

“工作找的怎么样了?电视上说你们学校毕业生平均工资…”

“什么时候结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交网络上就有了一种风气:遇到自己没做好的事情被人问住了,不先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够,而先要把提问题的人嘲讽挖苦一番,然后大家抱团诉诉苦,说那些人不懂啊,外行就知道问蠢问题,最后感叹一声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猜想,这个风气应该是这样开始的:

“中央这么早就说支持,会不会有点钦点的意思啊?”

……

“你们新闻工作者啊!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套用到身边的例子,亲戚问你,为什么没去哈佛啊?

就算对方不知道申请法学院需要经历美国人都看不懂的LSAT考试,不知道申请需要写什么材料什么经历什么水平的推荐,就算他们斗大的英文字都不认识几个,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留学一年你要去好几年。

但都改变你就是没申到哈佛的事实。

所以我会老实说啊,能力有限嘛,这个水平能有这个结果已经很满足了。

有句话说,“一切愤怒都源自于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如果我大一开始就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好好找实习,那么我不会因为被问起工作和薪水而愤怒;如果我在感情中始终真心负责,好好考虑经营自己未来的家庭,那么我不会因为被问起婚姻问题而愤怒;如果我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给自己争取更好的机会,那我不会因为被问起前途而愤怒。

归根结底,让亲戚的问话如此令人生厌的,不正是问心有愧的自己吗。

还有人可能觉得,这帮亲戚,提问太没有“水平”。我学的是金融工程,你问我哪个股能涨;我学国际关系,你问我中国和日本打仗谁能赢;我学应用数学,你让我辅导初中孩子写寒假作业……我们都觉得自己,不被了解,在愚蠢的人中孤芳自赏

但扪心自问,我们了解过他们的生活吗?

我的亲戚们之中,有的在工厂流水线上度过几十个年华,有的在美国研发石油钻井平台零件;有的在大学教理论物理,有的在小学带低年级;有地方官员,也的因私宰耕牛正在服刑;他们在抗美援朝时俘虏过美国兵,在三年饥荒时期给家里运来过救命的一箱苹果,在唐山大地震后简陋的帐篷里诊治疟疾,在改革开放时把家里一间房腾出来搞家兔养殖赚钱,和柴玲做过邻居,带孩子去过第一家麦当劳,买过中石油股票…他们就像是我国的阿甘正传。

但我们不愿了解,因为他们没和我们在人人上转发过段子,和我们有不一样的朋友圈。他们为了解我们的世界,向家里的小辈一次次伸出了手。

而我们一只手握着手机,一只手插在兜里,丝毫不愿意与他们的手相握。

*

我奶奶每周都会打电话,问我三个问题:

吃饭了吗?

冷不冷/热不热?

什么时候回来?

奶奶从前是棉纺织厂的工人,在那个年代喂饱了三个胃口奇大无比的子女,三个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

报社来采访她,问她有什么教育经验,奶奶说我要去蒸馒头了,该开饭了。

奶奶已经卧床好几年,好几年前的一个凌晨,她突然想起来我说喜欢吃她炖的排骨,就摸黑去厨房看材料齐不齐全,滑倒了,粉碎性骨折。

后来我也要去上大学,别人都说,这个学校如何如何,这个专业如何如何…奶奶只是说,离家也就两个小时火车,好,好。

我奶奶每周都会打电话,问我三个问题:

吃饭了吗?

冷不冷/热不热?

什么时候回来?

我都会很认真回答,

吃过了,

不冷,

过几天就回来。

来源:微信(人人网)/王乾禹Ryan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