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小姐”不移民

前两天,在问吧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来加念College学生在移民新政下面临的窘境。作为一名多大数学准毕业狗,Collge同学们的痛处我虽然能理解,但是难以帮助解答,更缺乏亲身体会。我只能根据自身的经历谈一点想法。

我是北京的一所国际高中念的英国A-Level项目。高中毕业,年级里一半的同学顺利成章的去了英国,那一届10个剑桥面试全部杯具,最后都挤去了帝国理工和UCL,其他人也都去了诸如爱丁堡,华威,曼大等不错的学校。另外一部分美国分布更广,从常青藤一直到了五六十名的州大。最后有几个加拿大和一两个澳大利亚。那个时候,强烈想移民的同学高一念完就走了,去的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剩下的,至少在当时并没有强烈的移民愿望,或者还在观望(当然内时候还小,笑。)
不过到今天,留英的基本研究生都念完了,有几个有追求的在念数学博士(吓死个人),有人在读第二个Master,剩下的就是直接回国和找到工作打算干几年再走。(英国基本不要想移民,十分的难。)美国同学也已经在熬他们的Master或者PHD,找工作的回国的都有。加拿大其他几位已经悉数回国,只剩我一个单兵因为转专业本科还没念完(哭死),但也是没什么移民的打算。研究生的申请已经递交,申请的学校包括了英美加和HK,offer和拒信都没怎么来,所以还可以在这儿大言不惭的胡扯。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关于移民,大家的态度选项无非三类,想移,不想移,没决定。但还有一种分法。我身边的人多数是这么两类(当然不全)。第一类同学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移民;过去数年的种种努力和决定都是以成功移民为参考系做出的,这其中当然包括教育选择。对于这一类同学,向你们宣言“不移民,我到底对不起谁”之类的话题除了添堵没任何意义;毕竟且不说家庭的付出周围人的目光,不移民,首先对不起的还是这么多年的努力。说放就放是件很残酷的事儿。所以虽然可能时局不利,但我还是衷心的我祝愿大家的付出最终都有收获。

这第二类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体了。相比之下,我称他们为“有选择”的一群(注1:至于有选择是好是坏,后话再提,注2:您当然也可以戏谑的称他们为少爷小姐,别仇视就行,多不和谐)。这类的同学,在留学时,将教育/学位作为出发点占得比重比较大,在他们大一大二时,对未来的设想大约有过这么一个阶段:毕业之后(根据专业)可以继续深造,可以工作;至于移民,条件合适政策允许家庭支持当然好,万一某一条缺失导致移不成或者索性就不想移也有可能。深造,可能有各种选择;在申请Grad School的同时他们可能也在进行着工作申请,万一深造不行或者不理想就想办法先工作两年,将来再说。如果国外的机会实在少,除了走香港曲线救国,不如索性直接回国。

从加国留学的角度,如果你真的有的选,回国并不可怕。相反,这一两年加拿大的经济实在不怎么样。很多外资企业开始撤离,不论本土企业还是留下来的国际巨头都未必好受。飞机和铁路巨头庞巴迪随着中国高铁的撅起和扩张受到冲击,通用汽车加拿大的工厂可能到16年就不保了,至于金矿,金属,石油等原本的土豪金主也纷纷受到重创。可能除了可穿戴设备,健康医疗领域顺应全球大势,仍然在飞速的发展(多伦多可谓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而且里面给从Poli-Sci,Eco, Math, Stat, Computer Sci, Engineering到 Broad Commerce都是有机会的。给大家安利顺手安利一个活动不谢 ),剩下的企业都不好受;更不要提过去半年无数轮的裁员流言。
抛开时下,你想看长远,也未见得加拿大就是最好的选择。涉足金融行业的高年级们经常讲一个笑话,美国人做产品搞研发,还有很多人是为了我就是可以,我就是NB;最后可能因单纯而NB,好比当年的FB。加拿大人,也很单纯,就一个目的:卖给美国人。其实整个加拿大的金融圈和经济体,要小过美国很多;而加拿大的这个小圈子有多难进,也不用多说。虽然想进金融行业,在哪儿都是怕要削尖脑袋脱层皮,不过既然要这样,干嘛不尝试一下行业霸主的美利坚或者快速扩大的中国市场呢。(这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美国学校随便五六七万的Finance类学费也吓死人,而且没有本科的经历一年的研究生想找工作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除此之外,已经纷纷回国的留英同学也给我不小的信心。那一票人,大多数是小康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是丢到北京真的不算什么。到现在,自己努力加上有条件的家里帮忙,也都开始工作的有声有色。(当然还是有一个移民英国的特例。我们班唯一一个在北京念书的广东仔,高中没毕业赶着香港移民收紧之前移民了香港,现在居然拿了英国身份成了歪果仁。有点儿羡慕。)其实在所有留学生当中,因为国家原因,最后根本就不会选择移民,也没听说他们对不起谁。

浪费了这么多吐沫,其实我只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句话,有选择是个机会,所以不妨突出一个灵活。不管研究生的专业还是工作的方向,不妨思路手段开阔一点,没必要把自己束缚住。(当然,思路灵活的同时,也要慎重,毕竟转行是有难度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选择多是好处,也是可能坏处。一株植物想长得好,需要修剪枝叶。对于留学生,选项再多,最后也要选择。而留学的几年,就是要不断舍弃一部分选项的过程。好比我自己,经历过两次实习之后,我就知道所谓个工作两年在回来读研或者工作闲暇去念个Part-time对我实在是千难万难。之前在银行实习,索性是住的近,于是7点半起床得以施施然吃个早餐走路上班还有提前量;饶是这样,作为分行正常下班要比支行晚上一个小时,随便一加班就七点多,回家一吃晚饭就只想休息,那个时候还要奋起神威去刷GMAT。简直痛苦!于是选项就被简化了一点。也是因为实习和别的原因,知道自己这个专业想立刻找到工作很难,需要读一个研究生来定一个方向,所以读研变成了优先,找工作变成了备案。(居然前些天还抽疯申请了一个酒店的管培生,过两天面试,笑。)


所以综合来看,千万不要把有的选变成拖延,因为拖着拖着很可能你就没得选了,而且非常被动。所以,如果条件还允许你不急着选,那就努力的去做各种事情(别吐槽我,因为只有“各种事情”才能总结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该做的事情。。。),最后总要做到心里有数。好比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要刷高GPA,套好教授,因为将来想做研究;对于其他的,则要分出更多的时间来实习,Co-op,networking,并且一定要想办法证明,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是有能力生存在外国人圈子当中生存甚至领导他们的。最后这点虽然很难(不过在校园里已经是最容易达成这个目标的阶段了)但是要去做,走出自己只有华人的那个ComfortZone。

最后,我想说,希望罢工赶快停噻!
 
本文为问吧原创专稿,版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Canadian 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或抄袭。如发现任何个人或组织违反相关法规,必追究其责任。
 

1 个评论

千万不要把有的选变成拖延,因为拖着拖着很可能你就没得选了
这句说得好!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