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贩在迪拜卖小饰品 年赚170万元
11月25日,阿联酋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周三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这是一家业务横跨房地产和港口的企业集团。迪拜还宣布,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延迟6个月。这里一度贫困,过去三十年来,近30年,凭着大量的石油美元收入,迪拜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座著名现代化美丽城市。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和海港使它被成为中东的门户。随着迪拜的发展,迪拜将自身定位成了一座高端的消费城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造豪华度假胜地和购物场所,并对投资者和定居者敞开大门。
一直以来,外界对迪拜的印象都是一个典型的“高大上”土豪酋长国,到这里来生活的人要么是腰缠万贯的土豪、要么就是才能出众的高级白领,但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机会的非典型“新兴市场”,适合各个阶层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谓“非典型”是指迪拜拥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各种全球顶级基础设施,比如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充斥奢侈品的迪拜商场,以及每晚动辄几千美元的帆船酒店、阿玛尼酒店、棕榈岛亚特兰提斯酒店。这里的高速公路质量和路上的汽车品牌可能在发达国家都少见;但之所以仍然将迪拜定位为一个“新兴市场”,因为这里的商业机会基本上类似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全迪拜就好比“大工地”,一座座高楼大厦仍然在拔地而起;另外,这里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大学普及率远不及发达国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迪拜逗留期间,拜访了多位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中国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励志创业故事的主角。
2006 年6月26日,迪拜。建筑工人正在回住宿地的大巴。在2006年时,迪拜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在迪拜的飞速发展阶段,大量贫苦阿拉伯人用偷渡等多种方法来到迪拜从事体力劳动。因为迪拜的相对工资比落后地区更高。正是他们的劳动建起了这座沙漠中的豪华城市。而如果迪拜的经济出现问题,那么不知他们将何去何从?
2008年9月24日资料图,在迪拜著名的棕榈岛上,一名亚洲亚洲游客正在其巨大的水上设施中戏水。这在棕榈岛上的这个人造水上乐园,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旅游景点之一。
图为2005年,在迪拜的赛马世界杯上,一名骑手骑着马跑过晨曦。该项比赛的获胜者将赢得600万美金。
11月16日,迪拜市中心老德伊勒街。珠宝店橱窗中正在展示制作精美的珠宝。这里是全球著名的黄金市场。
11月17日,迪拜棕榈岛,游客正在大型水族馆前参观。这个大型的水箱内放养了约6万条鱼,并建造了一个亚特兰蒂斯的模型。
迪拜著名的7星级酒店——BurjAl-Arab酒店。
图为11月16日,阿联酋迪拜,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物——“迪拜塔”(高度达818米,楼层数量超过160层),已经快要建造完毕。迪拜在高增长中却潜藏着经济泡沫,早在2008年10月,一份财务报告就指出,数家具有迪拜政府背景大型公司就欠债476亿,是其GDP的1.03倍。
11月27日,迪拜,在迷人的夜色下,人们正在高尔夫球上练习打球。迪拜每年都举办大量的“贵族”运动赛,包括世界级的网球、高尔夫球、赛马等比赛。
滑雪场内景。
图为11月17日,迪拜滑雪场滑雪的人。这个滑雪场全世界第三大的室内滑雪场。面积约2万2千5百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500人滑雪。
11月16日,迪拜一家高级餐厅内,游客正在用餐,落地窗外就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迪拜塔。
图为2007年拍摄的迪拜棕榈岛。这项计划耗资140亿美元,修建了一座巨型棕榈状的人工岛,并在岛上建造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包括100多个豪华酒店以及港口、水主题公园、餐馆、购物中心和潜水场所等设施。也是全世界富豪的聚居区。
白手起家
吴先生2008年毕业,因为国内当时遭遇经济减速,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并不好找。当时机缘巧合,迪拜的君悦酒店在华招聘,这一契机将他与迪拜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刚来迪拜的时候,我只是在酒店做服务生。当时我负责泳池外勤,主要工作就是为在泳池边休息的客人端茶送水,每个月2500迪拉姆(约合4000元人民币)基本工资,加上小费和酒店的福利补贴,大概每月的收入在5000迪拉姆,酒店包吃包住,而且这里是公费医疗,基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支出,生活很闲适,尽管是服务生,但比国内的白领同学过得舒服得多。”吴先生对本报记者介绍。
吴先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薪酬与待遇。一年半之后,他从酒店辞职,先后在两家中国人开的商店做店长和经理,也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中国人在迪拜市场的巨大机会,再度辞职后在龙城(Dragon Market)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店面做点小生意。“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制造业,尤其是轻工业,而且这里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很多中东、非洲的批发商也都是到这里来进口中国的一些小商品,一些国内生产的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小玩意只卖差价就可以大赚,我现在的毛利润维持在50%以上。”吴先生告诉记者。
“龙城”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零售集散地,是中阿两国政府为便利中国小商品贸易商而兴建的,全长2.5公里,目前入驻的商铺超过2000家,主要经营从中国出口至中东乃至北非的小商品。
吴先生带记者参观了他在龙城的小店。他雇用了一个印度人、一个巴基斯坦人和菲律宾人分别做销售和入账。在这个10平方米、类似于北京中关村电子城出售手机壳等电子产品的小商铺中,他所经营的小商品基本上是从中国广州、浙江等地运输过来的一些车贴、车内小装饰品,也包括一些当地企业的标牌等。“国内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基本利润率在50%以上,就是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净利润在100万迪拉姆以上。”吴先生口中的100万迪拉姆折合160万~170万元人民币,目前吴先生的家人均已经搬到迪拜工作。
低调的富豪
走在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到经常在国内地铁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装潢家具,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迪拜龙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产品你在迪拜商场(Dubai Mall)买不到,但到这里,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为这里只是低端产品集散地,很多当地的中产阶层也会到这里来采购商品,还有一些北非和中东的贸易商来进口。”吴先生说到龙城有些自豪。
正如他所言,在龙城可以看到各种肤色、身着不同服饰的客户。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并非吴先生的全部产业,他的产业重点在一家已经拥有70多辆“豪车”的租车行。“我们主要服务的就是来迪拜旅行或者参加商务活动的中国人,业务非常好,每辆车每个月可产生的净利润大约在2500~3000迪拉姆之间。”吴先生介绍称,70辆车每月的净利润就是21万迪拉姆(约合35万元人民币)。
“市场还在扩大,我们计划再买20辆车。”吴先生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德勤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举行将会为迪拜创造27.5万个就业岗位以及带来200万游客,所以吴先生的乐观并非无稽之谈。
的确,除非中东出现大的动乱或者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迪拜的创富故事仍然会继续。吴先生的故事在这个2.5公里的龙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这个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分分钟走过你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中国人可能都是资产千万级的低调富商,他们白手起家,现也仍然低调。”吴先生的语调里满是敬佩。
“没有几千万的资产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就已经到这里的中国人。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财富积累。”作为这个华人圈子里的晚辈,说到那些前辈的故事,吴先生既羡慕也充满敬意。
吴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万级却行事低调的浙江富商。王先生对本报记者称,他原是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雇员,上世纪90年代被裁员,但因为一直从事贸易工作,对迪拜以及中东和北非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饭,自己没了工作,没办法就硬着头皮来闯,一来就是20多年,现在家里人都已经搬到这里,国内有些资产,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王先生说话语气和缓,像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从一开始的小商品销售到现在运行一个净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旅行公司,这位王先生还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在他眼中,只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是黄金。“现在的迪拜类似于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机会。”
就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一位刚来迪拜的中国女子正在向一位当地人推销一个北京地铁站经常见到的发光紫色陀螺,并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成交。
“这位女士刚来迪拜不久,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流动销售,但不要小瞧他们的收入,每天两人净赚600迪拉姆不成问题。”吴先生顺手跟她打了个招呼。
“我们不会歧视这些新来者,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下一个王先生呢。”吴先生说道。的的确确,如王先生的故事,这里并不少见。
走到龙尾的位置,记者看到,龙城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新一轮招商即将开启,这里又将迎来多少淘金的中国人呢?
来源:http://info.51.ca/news/oversea ... shtml
一直以来,外界对迪拜的印象都是一个典型的“高大上”土豪酋长国,到这里来生活的人要么是腰缠万贯的土豪、要么就是才能出众的高级白领,但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机会的非典型“新兴市场”,适合各个阶层在这里生活、创业。
所谓“非典型”是指迪拜拥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各种全球顶级基础设施,比如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充斥奢侈品的迪拜商场,以及每晚动辄几千美元的帆船酒店、阿玛尼酒店、棕榈岛亚特兰提斯酒店。这里的高速公路质量和路上的汽车品牌可能在发达国家都少见;但之所以仍然将迪拜定位为一个“新兴市场”,因为这里的商业机会基本上类似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全迪拜就好比“大工地”,一座座高楼大厦仍然在拔地而起;另外,这里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大学普及率远不及发达国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迪拜逗留期间,拜访了多位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中国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励志创业故事的主角。
2006 年6月26日,迪拜。建筑工人正在回住宿地的大巴。在2006年时,迪拜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在迪拜的飞速发展阶段,大量贫苦阿拉伯人用偷渡等多种方法来到迪拜从事体力劳动。因为迪拜的相对工资比落后地区更高。正是他们的劳动建起了这座沙漠中的豪华城市。而如果迪拜的经济出现问题,那么不知他们将何去何从?
2008年9月24日资料图,在迪拜著名的棕榈岛上,一名亚洲亚洲游客正在其巨大的水上设施中戏水。这在棕榈岛上的这个人造水上乐园,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旅游景点之一。
图为2005年,在迪拜的赛马世界杯上,一名骑手骑着马跑过晨曦。该项比赛的获胜者将赢得600万美金。
11月16日,迪拜市中心老德伊勒街。珠宝店橱窗中正在展示制作精美的珠宝。这里是全球著名的黄金市场。
11月17日,迪拜棕榈岛,游客正在大型水族馆前参观。这个大型的水箱内放养了约6万条鱼,并建造了一个亚特兰蒂斯的模型。
迪拜著名的7星级酒店——BurjAl-Arab酒店。
图为11月16日,阿联酋迪拜,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物——“迪拜塔”(高度达818米,楼层数量超过160层),已经快要建造完毕。迪拜在高增长中却潜藏着经济泡沫,早在2008年10月,一份财务报告就指出,数家具有迪拜政府背景大型公司就欠债476亿,是其GDP的1.03倍。
11月27日,迪拜,在迷人的夜色下,人们正在高尔夫球上练习打球。迪拜每年都举办大量的“贵族”运动赛,包括世界级的网球、高尔夫球、赛马等比赛。
滑雪场内景。
图为11月17日,迪拜滑雪场滑雪的人。这个滑雪场全世界第三大的室内滑雪场。面积约2万2千5百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500人滑雪。
11月16日,迪拜一家高级餐厅内,游客正在用餐,落地窗外就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迪拜塔。
图为2007年拍摄的迪拜棕榈岛。这项计划耗资140亿美元,修建了一座巨型棕榈状的人工岛,并在岛上建造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包括100多个豪华酒店以及港口、水主题公园、餐馆、购物中心和潜水场所等设施。也是全世界富豪的聚居区。
白手起家
吴先生2008年毕业,因为国内当时遭遇经济减速,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并不好找。当时机缘巧合,迪拜的君悦酒店在华招聘,这一契机将他与迪拜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刚来迪拜的时候,我只是在酒店做服务生。当时我负责泳池外勤,主要工作就是为在泳池边休息的客人端茶送水,每个月2500迪拉姆(约合4000元人民币)基本工资,加上小费和酒店的福利补贴,大概每月的收入在5000迪拉姆,酒店包吃包住,而且这里是公费医疗,基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支出,生活很闲适,尽管是服务生,但比国内的白领同学过得舒服得多。”吴先生对本报记者介绍。
吴先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薪酬与待遇。一年半之后,他从酒店辞职,先后在两家中国人开的商店做店长和经理,也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中国人在迪拜市场的巨大机会,再度辞职后在龙城(Dragon Market)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店面做点小生意。“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制造业,尤其是轻工业,而且这里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很多中东、非洲的批发商也都是到这里来进口中国的一些小商品,一些国内生产的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小玩意只卖差价就可以大赚,我现在的毛利润维持在50%以上。”吴先生告诉记者。
“龙城”是中东最大的小商品零售集散地,是中阿两国政府为便利中国小商品贸易商而兴建的,全长2.5公里,目前入驻的商铺超过2000家,主要经营从中国出口至中东乃至北非的小商品。
吴先生带记者参观了他在龙城的小店。他雇用了一个印度人、一个巴基斯坦人和菲律宾人分别做销售和入账。在这个10平方米、类似于北京中关村电子城出售手机壳等电子产品的小商铺中,他所经营的小商品基本上是从中国广州、浙江等地运输过来的一些车贴、车内小装饰品,也包括一些当地企业的标牌等。“国内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基本利润率在50%以上,就是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净利润在100万迪拉姆以上。”吴先生口中的100万迪拉姆折合160万~170万元人民币,目前吴先生的家人均已经搬到迪拜工作。
低调的富豪
走在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到经常在国内地铁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装潢家具,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迪拜龙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产品你在迪拜商场(Dubai Mall)买不到,但到这里,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为这里只是低端产品集散地,很多当地的中产阶层也会到这里来采购商品,还有一些北非和中东的贸易商来进口。”吴先生说到龙城有些自豪。
正如他所言,在龙城可以看到各种肤色、身着不同服饰的客户。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并非吴先生的全部产业,他的产业重点在一家已经拥有70多辆“豪车”的租车行。“我们主要服务的就是来迪拜旅行或者参加商务活动的中国人,业务非常好,每辆车每个月可产生的净利润大约在2500~3000迪拉姆之间。”吴先生介绍称,70辆车每月的净利润就是21万迪拉姆(约合35万元人民币)。
“市场还在扩大,我们计划再买20辆车。”吴先生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德勤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举行将会为迪拜创造27.5万个就业岗位以及带来200万游客,所以吴先生的乐观并非无稽之谈。
的确,除非中东出现大的动乱或者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迪拜的创富故事仍然会继续。吴先生的故事在这个2.5公里的龙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这个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分分钟走过你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中国人可能都是资产千万级的低调富商,他们白手起家,现也仍然低调。”吴先生的语调里满是敬佩。
“没有几千万的资产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就已经到这里的中国人。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财富积累。”作为这个华人圈子里的晚辈,说到那些前辈的故事,吴先生既羡慕也充满敬意。
吴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万级却行事低调的浙江富商。王先生对本报记者称,他原是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雇员,上世纪90年代被裁员,但因为一直从事贸易工作,对迪拜以及中东和北非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饭,自己没了工作,没办法就硬着头皮来闯,一来就是20多年,现在家里人都已经搬到这里,国内有些资产,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王先生说话语气和缓,像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从一开始的小商品销售到现在运行一个净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旅行公司,这位王先生还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在他眼中,只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是黄金。“现在的迪拜类似于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机会。”
就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一位刚来迪拜的中国女子正在向一位当地人推销一个北京地铁站经常见到的发光紫色陀螺,并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成交。
“这位女士刚来迪拜不久,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流动销售,但不要小瞧他们的收入,每天两人净赚600迪拉姆不成问题。”吴先生顺手跟她打了个招呼。
“我们不会歧视这些新来者,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下一个王先生呢。”吴先生说道。的的确确,如王先生的故事,这里并不少见。
走到龙尾的位置,记者看到,龙城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新一轮招商即将开启,这里又将迎来多少淘金的中国人呢?
来源:http://info.51.ca/news/oversea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