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鸿葭夏令营——插秧啦!
一早我们就准备回学校了,一路上很热闹,甚至还有一点堵车。到了镇上的时候,刚好赶上“赶集”,所以我们就下车买了早饭。湖南这里的早饭都会加辣椒,即使是以前没有见过的肠粉和米粉也是辣味的。早饭过后,我们踩着点赶到学校上了第一课。
环球班同学们的第一节是艺术课,还是画面具。经过这一节课,志愿者们发现不同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的性别的同学,画出来的东西差别会非常大。年龄较小的同学比较喜欢用很多的色彩来填充,而高年级同学画出来的作品就有了一些主题,也不会追求太多的颜色。谭凡同学画的面具就非常特别,他把面具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黑色涂满,另一部分直接留白,然后顶部用了一些橙色作点缀。刚好符合现代设计的“less is more”理念。艺术班还在课上作了马赛克画,用了一些泡沫纸片在卡纸上贴出了一幅画,孩子们都很喜欢。环球课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少数名族,知道各个名族的特色服饰、禁忌、食物和一些其他特点。
上午科技班分组合作,用木棍和纸质胶布捆扎,做成桥,其实是一块可以承重的木板。下午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用自己做的桥,做承重实验。将木板架在两个课桌之间,然后挂上水桶,用一个纸杯舀水放到桶里,测试一座桥可以承受多少杯水的重量。最多的一个小组可以承受85杯水的重量,一次次的刷新了记录,真是让人惊叹,几根小小的木棍组合起来竟然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力量。正好证实了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句谚语。
下午学校还为我们安排了插秧的活动,让我们体验了农村生活。我们一行人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因为走的是小路,一路上杂草丛生,高低起伏,尽管头顶太阳高照,但是我们一路聊天很快就到了。其实对于插秧,因为听说会有水蛭之类的可怕的虫子,我们内心还是很忐忑的。终于到了目的地之后,孩子们倒是很开心,一个个脱了鞋就往水里蹦,一些女孩子也很大胆。也有少数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城里,不敢下去。虽然我们内心有点害怕,但是大家还是都下去了。男生倒是很快就适应了,有几个女生也可以走着几步插秧。泥土混着泥水,还有石子,还有我们幻想的各种各样的虫子,整个脚全部都陷在了泥里,大多数女生下去之后,动也不敢动。秧苗被我们插的乱七八糟,我们刚上来,那块地的主人就把我们插的秧苗拔了重新插了一遍。我们在地里三五分钟就忍受不了了,可是农名伯伯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每天耕作,不切身体会一下是不能知道这其中的辛苦的。
编者的话:
面向黄土背朝天,志愿者们今天亲身体验了一下农民伯伯的不易。同时,也通过劳动了解了水稻是怎么种下去,大米是怎样生产的。年纪较小的和男志愿者很快就抓住了插秧的要领,而且对新的“劳动体验”表现地非常积极和好奇,他们将秧苗插进田里的时候也像模像样地和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注意秧苗之间的行距和间距,动作快的志愿者不知不觉已经插完了三排。对于这次“劳动体验”,志愿者们还是有一些怨言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强迫”他们参与这种活动。其实想一想,这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之前封闭在学校的夏令营教学和家访只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很多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他们从小就适应了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特别是留守儿童,因为家里主要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农忙的时候是要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下地耕作,有些孩子甚至从一年级就知道怎么种田、怎么插秧、辨识五谷。当然,也希望通过这次“劳动体验”能够让志愿者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层含义。
环球班同学们的第一节是艺术课,还是画面具。经过这一节课,志愿者们发现不同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的性别的同学,画出来的东西差别会非常大。年龄较小的同学比较喜欢用很多的色彩来填充,而高年级同学画出来的作品就有了一些主题,也不会追求太多的颜色。谭凡同学画的面具就非常特别,他把面具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黑色涂满,另一部分直接留白,然后顶部用了一些橙色作点缀。刚好符合现代设计的“less is more”理念。艺术班还在课上作了马赛克画,用了一些泡沫纸片在卡纸上贴出了一幅画,孩子们都很喜欢。环球课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少数名族,知道各个名族的特色服饰、禁忌、食物和一些其他特点。
上午科技班分组合作,用木棍和纸质胶布捆扎,做成桥,其实是一块可以承重的木板。下午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用自己做的桥,做承重实验。将木板架在两个课桌之间,然后挂上水桶,用一个纸杯舀水放到桶里,测试一座桥可以承受多少杯水的重量。最多的一个小组可以承受85杯水的重量,一次次的刷新了记录,真是让人惊叹,几根小小的木棍组合起来竟然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力量。正好证实了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句谚语。
下午学校还为我们安排了插秧的活动,让我们体验了农村生活。我们一行人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因为走的是小路,一路上杂草丛生,高低起伏,尽管头顶太阳高照,但是我们一路聊天很快就到了。其实对于插秧,因为听说会有水蛭之类的可怕的虫子,我们内心还是很忐忑的。终于到了目的地之后,孩子们倒是很开心,一个个脱了鞋就往水里蹦,一些女孩子也很大胆。也有少数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城里,不敢下去。虽然我们内心有点害怕,但是大家还是都下去了。男生倒是很快就适应了,有几个女生也可以走着几步插秧。泥土混着泥水,还有石子,还有我们幻想的各种各样的虫子,整个脚全部都陷在了泥里,大多数女生下去之后,动也不敢动。秧苗被我们插的乱七八糟,我们刚上来,那块地的主人就把我们插的秧苗拔了重新插了一遍。我们在地里三五分钟就忍受不了了,可是农名伯伯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每天耕作,不切身体会一下是不能知道这其中的辛苦的。
编者的话:
面向黄土背朝天,志愿者们今天亲身体验了一下农民伯伯的不易。同时,也通过劳动了解了水稻是怎么种下去,大米是怎样生产的。年纪较小的和男志愿者很快就抓住了插秧的要领,而且对新的“劳动体验”表现地非常积极和好奇,他们将秧苗插进田里的时候也像模像样地和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注意秧苗之间的行距和间距,动作快的志愿者不知不觉已经插完了三排。对于这次“劳动体验”,志愿者们还是有一些怨言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强迫”他们参与这种活动。其实想一想,这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之前封闭在学校的夏令营教学和家访只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很多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他们从小就适应了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特别是留守儿童,因为家里主要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农忙的时候是要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下地耕作,有些孩子甚至从一年级就知道怎么种田、怎么插秧、辨识五谷。当然,也希望通过这次“劳动体验”能够让志愿者知道粒粒皆辛苦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