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理科男的加拿大印象及见解
大家好。写这东西已经杀死我一万个脑细胞了。留学感悟比大PAPER还要难写啊。对于我来说,留学就是一直在水里扑腾不让自己沉下去。扑腾了两年了,现在回头一看,啥感悟,感悟就是我去一直在扑腾真的好辛苦。
对于我这种小家小户拼杀出来跑到加拿大开启职业新篇章的人,目标十分明确,就是study, stay, and prosper. 这虽然只是三个简单的词汇,但是每个词汇后面都是成吨成吨的焦虑,迷茫,左突右撞。每一个步骤的容错率极低,而且得时刻得准备应对突发得外部条件变化。举个例子,留学一年之后移民政策突然变化,然后在网上一头雾水的算EXPRESS ENTRY的分数。再譬如当第三学期CO-OP完全没有机会的时候,马上转学更换城市然后争取毕业后避免找不到SKILLED WORK的情况。
但是折腾来折腾去,不得不说还是很刺激很有成就感。因为未来就像是黏土一样,在你的手里不断的塑形。这种极强的对自己生活的把控度,是很上瘾的。在中国,你出生的哪里,家庭的阶层,职业的属性,很多时候不由自身决定。譬如我出生的浙江省湖州市。为什么是湖州,没有理由,上帝投掷下来的骰子而已。大学本科时代的专业的选择,也是受制于高考分数的限制。本人资质愚钝,高考很糟糕。好学校好专业基本无可能,就选了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四年读下来,此专业基本是教育你,怎样更好的享受和欣赏琴棋书酒花。于是我在毕业之后成功的学会了怎样花钱,至于怎样赚钱,好像不是很有经验的样子。我在大概26的样子的时候,突然意识到,SHIT, I KIND OF FUCKED UP. 那要不就刷新一下,来加拿大吧。
于是我拿着自己工作三年的积蓄,跑来过来。加拿大西部还是东部,安大略还是魁北克,渥太华还是汉密尔顿还是金士顿还是多伦多,都是自己决定。是努力当一个码农,还是水电工,还是土建,还是商科金融,也是自己决定。这个节点上,我站在了一个规划自己第二人生的位置上。这是很有趣的体验。
从2014年的一月份开始,我在渥太华的亚岗昆学院开始学建筑技术。一年半的时间过去,我喜欢我的专业,但是不大喜欢这个城市,于是转学到多伦多的GBC。明年四月份毕业找工作,目前人生最大理想就是等到拿到第一份薪水的时候,带着女朋友去CN TOWER的旋转餐厅吃饭,然后拍照拍照拍照发朋友圈装逼。
这就是大致的关于我的故事了。下面这篇东西是我发在知乎上的一个答案。当时在渥太华呆了七个月,文章关于加拿大和渥太华这个城市。我觉得此文和今天问吧这个活动的主旨相契合,就与大家分享之。
来到这个国家已经七个月,写一点东西描述以下此地和生活在此地上的人们。素材主要是渥太华本地的同学,当地的媒体,还有阅读。
去年圣诞登陆之时,运气很好,恰逢渥太华20年一遇的寒冬,作为除了北京基本没有涉足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江浙人,对【加拿大式的冬天】完全没有概念。第一周的时候,我看天气预报的APP从来不会注意到页面下端的那行【风冻 wind chill】后面的数字。事实上,风冻指数会大幅降低体感温度,气温零下20,考虑上风冻,你在外面会感受到零下-35。当然这是我后来知道的事情。第四天的时候,风冻-38, 我拖着一辆自行车就出门了。那天没有下雪,我默认为是可以应对的天气。后来当地的同学告诉我,在零下20度以下就不会有雪了。天空就像绷紧的锡纸一样,死一般的灰色,什么都掉不下来。空旷的原野上,是刺骨的寒风和如山的积雪。那天骑车在路上,顶着这辈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冰风,脸上的感觉就是皮开肉绽,血液都似乎都缩回到了脏器,空留下皲裂的皮肤。后来我停下车,踉跄地拖到人行道上,像跑了一万米般的喘气。
很糟糕的第一印象。
加拿大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仅次于俄帝。全国人口区区3200万,为浙江省的三分之二,美国的十分之一。南边的国境与美国接壤,最东边和缅因州接壤,然后一小节以圣劳伦斯河为界。接下来以五大湖的航道中线为界。接着就是一条北纬49,一直到太平洋。人口基本贴在南边的国境线上,加元走高的时候,或者是某些高税省(譬如消费税13%的安大略),人们周末经常过境去美国采购。一些精明的多伦多人(我就不直接说是华人了)为了规避安大略省的高额机场税,甚至会开车到过境另一边的纽约州水牛城做飞机,灰狗【北美便宜的长途大巴公司】很腹黑的开通了多伦多到水牛城的机场专线。总之可以把加拿大理解成贴在美国肚子上的国家,当然如果是在和加拿大本地人聊天的时候,你可以说成是骑在美国脖子上的国家。
加国分成十省三疆。北边三疆基本无人区。东部航海省是加拿大第一批移民落脚之地。以海鲜和当地人直爽的性格和奇怪的口音著称。中东部是说法语的魁北克和一脚捅进美国的人口第一大省安大略。中部是三个草原省。基本上可以无缝对应美国的印第安纳,Nebraska等等fly over states. 继续往东,翻过洛基山脉,就是被中国人称为解放区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城市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哥华了。华人比例极高的直接结果是无处不在的中文标示和加拿大第一高房价。BC省的另外一个值得的说的地方就是几乎半合法的大麻。其实加拿大各省对大麻的管理都很松,虽然没有彻底合法化。吾友Amanda在学期中的时候参加了渥太华国会草坪千人静坐,抗议政府对大麻解禁的婆妈。经过若干本地朋友的指点,我骑车路过路边吸烟区的时候,轻轻一嗅空气就能迅猛的辨别出是烟草还是大麻,算是习得的若干本地街头技能之一。吾友KILO同学打冰球之前必须来两口,他本人的说法是,吸了之后,对手的一切动作仿佛就像慢动作一般。我顿时感觉这玩意似乎比板蓝根还神。
加拿大中央权利下放,省权极大,以魁北克省为典型。魁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立法禁止公共标示英文表述,我在蒙特利尔做个火车全无头绪,一路求助行人,狼狈万分。另一个例子,魁北克实行大陆法系【civil law】,其他省实行英美法系【common law】。一个在安大略取到律师执业资格的法律生,跨过渥太华河,就将面对一个完全不同法系拥有独立法典的说法语的省,武功全废。本地媒体经常吐槽大省权带来的本地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想象下一个安大略的生意人去BC可能会因为省别导致招标失败等等。加拿大人口第一省是安大略,湖区旁边坐落着加国第一城多伦多,该城过四成民众皆是移民,拥有冰球队篮球队棒球队足球队橄榄球队,根据族群比例的变化我果断预测以后会有乒乓球联赛和板球联赛。和美国一样,每个省的车牌上都有该省的格言。安大略的格言很淫荡【yours to discover】(任君探索),街边按摩女的即视感。魁北克的格言很中二【Je me souvien 】(老子记着呢)。新法兰西被英国政府了三百年了,至今还是不服。
上世纪30年代的加拿大首相Mackenzie King 这样形容这个国家:“ not enough history, too much geography"【疆土万里,历史须臾】。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历史很容易就可以被概括清楚。即:殖民地,独立立法,独立外交,独立修宪,基本彻底独立。广为熟知的枫叶旗帜从1980年代才被正式使用。今日加拿大属于英联邦一部分,女王为名义首脑,硬币纸币上都是她老人家,每年公共节日里,有一天是维多利亚日。除了这些,如今的加拿大已经看不到明显的英国痕迹,从城建到体型到口音,满目都是美利坚的味道。加拿大历史书很容易看睡着,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基本上都是鸡毛之事,连毛皮专营权这种事情都可以写成一个章节。一些所谓的叛乱都是些烧仓库放冷枪之类的事情,我大中华一个太平天国就可以秒掉加拿大五百年所有暴力事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加拿大和美国的亲善并非历史的常态,和股票一样,也是一个涨跌无常的曲线。十八十九世纪英属加拿大与美国两次武装冲突(我实在不想用战争这种宏大的字眼),其中1812年战争的加拿大美国部分,被历史书认为加拿大认同【canadian indentity】成型之战。美国烧了多伦多【彼时叫做约克】然后被打退。英属加拿大和英国烧了华盛顿然后被打退。白宫是烧了然后刷了白色灰泥所有才叫的白宫。所以,平手,至少本地的朋友是这么说的。20世纪冷战时代,自由党首相Trudeau和美国共和党人总统尼克松政见向左,自由党政府与古巴亲善等等政策让美加关系降入冰期。Trudeau本人是加拿大历史定基调的人物,制定了以维和为主的外交方针等等,这个思路让21世纪的加拿大拒绝美出兵伊拉克。如今,加拿大人出国旅游都喜欢在背包上缝上加拿大国旗,降火生津保平安,只因隔壁美国树敌太多。
文化上,不客气的说,加拿大除了魁北克的所有英语省基本已经被美国的洪流裹走,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加拿大人这个时候的小国心态会体现的一览无余,譬如会很清楚的告诉你哪些在美国很活跃的艺人是加拿大人,比如卡梅隆,席琳迪翁等等。当然这个时候我当然会加一句how about Justin Bieber(此小生和Paris Hilton并称北美两大中二青年),本地人会尴尬的嘿嘿笑,我也嘿嘿笑,然后我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本年的颁奖季,格莱美奥斯卡之类的,也基本占据了本地学生聊天的话题。在渥太华,纽约时报可以每天清早扔到你家的草坪上,多伦多就更不用说了。加拿大政府每年都会从预算里拨款支持加拿大本地的艺术影视,收效甚微,没办法,隔壁太BUG了。顺便说一句,魁北克在文化上由于语言的绝缘性反而闯出了自己的路子,好几部法语的电影都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的提名。
关于选举。根据2011年的联邦选举后的众议院席位,前三大党是,蓝营保守党,红营自由党,橙营新民党。右翼保守党和英国的TORY一脉相承,经济政策上类似美国的共和党,支持小政府低税。票仓是中西部石油省艾尔伯特(请代入美国的德克萨斯)加上几个草原省。然后就是中偏左的自由党,福利大政府,经济上搞凯恩斯。新民党更左一点,在左棍魁北克新民党是一大党。安省两天后就是省选投票,路面上插满了各党候选人的广告,本地人投票选自己选区的议员,然后该省最多席位的的党组建内阁,党魁便成为省长。联邦选举也是相同模式,所以,加拿大算不上标准的直选。安省由自由党执政十年多,经济疲软,原因就是大政府花钱厉害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进而税收高企,最近爆出隐瞒公共支出数额丑闻,在电视辩论上连连道歉灰头土脸。
总体来说,加拿大的主流思想是中偏左,这个和美国很不一样。加国的所有政党在政策上的差异在经济层面上。同性恋,少数族裔,移民问题,宗教等等在美国高爆敏感的社会层面的话题,在加拿大基本上都在政党间取得了共识。相比美国各州进度不一的立法,加拿大同性恋结婚合法,大麻准合法,吸引移民刺激经济为准基本国策(对比美国每年配额的H1B签证),宗教世俗化,无神论不和无道德不可靠挂钩,宣誓总理庭上作证都无需圣经的存在。另外,中偏左的政策在国策上一大体现,也是很多加拿大人普遍骄傲的制度,就是全民医保。具体的说,就是你去医院看病,无论你有工作没工作,年龄多大,病史如何,门诊这块是免费的。药费另算。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失业期间看个病几千刀的门诊费直接导致破产的美国式医保惨剧。当然,全民医保利弊皆有。弊病诸如更高的税收,无差异的免费门诊导致排队等候时间以小时计算(如果不是急病的话)。做手术需要预约排期,全无在中国确诊就上台剖肚的爽利。
每日生活。如果是英语省的话,基本是美国的翻版,只需要把冬天延长到四个月就可以。多伦多对应芝加哥的感觉,温哥华对应西雅图,蒙特利尔?蒙特利尔是独一无二的。另外,如果住在小城市的话,把Starbuck替换成Tim Hortons. TH是加拿大本土咖啡店,价格比星巴克便宜,咖啡甜三倍,主营甜甜圈,个人最爱枫糖系,甜度爆表,吃完要喝水漱口才可以。本人坐标渥太华,小城市,除了市中心不超过20幢的高楼外,其他都是二层小楼,一圈一圈的蔓延开去。西南角留了大片的农场在那儿,蓝天白云,麦浪翻滚,我骑车去市区穿过田野,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过年要去的江南乡下,就差到处乱走的母鸡和呆头鹅了。渥太华有两河一江,除了公路之外,沿河修了一百多公里的自行车道,延伸到若干社区。两辆单车并排骑的宽度,穿过草泽,河流,树林,草原。骑车的时候,海鸥在我脑门上飞过,松鼠到处窜,兴高采烈旁若无人的交配。夏天的时候骑车的本地人极多,且多是环法的行头,极专业的样子。本人骑着骑着,经常被头发灰白的中老年同志超过。我知道一定是因为我的车没气了才会这样的。
加拿大的国民性,在美国人看来,是低调礼貌,甚至是过度礼貌。sorry这个词确实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个人主观的感受是,美国人相比较加拿大沟通做事有更大的可能being assertive,加拿大说话委婉留余地的可能性更高。当然我的样本是极小的,PLUS这是一个很多元的社会,概括国民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不像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单一民族国家。
今天骑了40公里来回去中国城买火锅料。歇脚的时候在咖啡店坐着望着街面发呆。一群群的行人走过。法裔风衣女,苏格兰裔棒球帽男,西班牙裔墨镜姐,相互搀扶的老华裔,拿着板球器械走过的南亚裔少年,大腹便便的中东裔,在街角跳舞的小黑哥,黑礼帽黑西装络腮胡的犹太人,把狗链缠在腰间的遛狗加慢跑的金发妹子。拼盘社会,却是彬彬有礼,自在融洽。我骑着回去路上在路口等红灯,一个操着俄国口音的哥们突然走过来告诉我,我的前轮胎的刹车没装好,提醒我去修车店。然后想起在蒙特利尔和轩推着自行车过街,一个流浪汉走过来,对我们说:【tres belle velo】。轩以为是要钱的很紧张,我乐了,其实那哥们说的是:“very beautiful bike"
So, this is Canada.
-------------------------------------------------------------------------------------------
本文作者为2015问吧奖学金参选选手:卢浪
学校:乔治布朗
专业:建筑技术
对于我这种小家小户拼杀出来跑到加拿大开启职业新篇章的人,目标十分明确,就是study, stay, and prosper. 这虽然只是三个简单的词汇,但是每个词汇后面都是成吨成吨的焦虑,迷茫,左突右撞。每一个步骤的容错率极低,而且得时刻得准备应对突发得外部条件变化。举个例子,留学一年之后移民政策突然变化,然后在网上一头雾水的算EXPRESS ENTRY的分数。再譬如当第三学期CO-OP完全没有机会的时候,马上转学更换城市然后争取毕业后避免找不到SKILLED WORK的情况。
但是折腾来折腾去,不得不说还是很刺激很有成就感。因为未来就像是黏土一样,在你的手里不断的塑形。这种极强的对自己生活的把控度,是很上瘾的。在中国,你出生的哪里,家庭的阶层,职业的属性,很多时候不由自身决定。譬如我出生的浙江省湖州市。为什么是湖州,没有理由,上帝投掷下来的骰子而已。大学本科时代的专业的选择,也是受制于高考分数的限制。本人资质愚钝,高考很糟糕。好学校好专业基本无可能,就选了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四年读下来,此专业基本是教育你,怎样更好的享受和欣赏琴棋书酒花。于是我在毕业之后成功的学会了怎样花钱,至于怎样赚钱,好像不是很有经验的样子。我在大概26的样子的时候,突然意识到,SHIT, I KIND OF FUCKED UP. 那要不就刷新一下,来加拿大吧。
于是我拿着自己工作三年的积蓄,跑来过来。加拿大西部还是东部,安大略还是魁北克,渥太华还是汉密尔顿还是金士顿还是多伦多,都是自己决定。是努力当一个码农,还是水电工,还是土建,还是商科金融,也是自己决定。这个节点上,我站在了一个规划自己第二人生的位置上。这是很有趣的体验。
从2014年的一月份开始,我在渥太华的亚岗昆学院开始学建筑技术。一年半的时间过去,我喜欢我的专业,但是不大喜欢这个城市,于是转学到多伦多的GBC。明年四月份毕业找工作,目前人生最大理想就是等到拿到第一份薪水的时候,带着女朋友去CN TOWER的旋转餐厅吃饭,然后拍照拍照拍照发朋友圈装逼。
这就是大致的关于我的故事了。下面这篇东西是我发在知乎上的一个答案。当时在渥太华呆了七个月,文章关于加拿大和渥太华这个城市。我觉得此文和今天问吧这个活动的主旨相契合,就与大家分享之。
来到这个国家已经七个月,写一点东西描述以下此地和生活在此地上的人们。素材主要是渥太华本地的同学,当地的媒体,还有阅读。
去年圣诞登陆之时,运气很好,恰逢渥太华20年一遇的寒冬,作为除了北京基本没有涉足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江浙人,对【加拿大式的冬天】完全没有概念。第一周的时候,我看天气预报的APP从来不会注意到页面下端的那行【风冻 wind chill】后面的数字。事实上,风冻指数会大幅降低体感温度,气温零下20,考虑上风冻,你在外面会感受到零下-35。当然这是我后来知道的事情。第四天的时候,风冻-38, 我拖着一辆自行车就出门了。那天没有下雪,我默认为是可以应对的天气。后来当地的同学告诉我,在零下20度以下就不会有雪了。天空就像绷紧的锡纸一样,死一般的灰色,什么都掉不下来。空旷的原野上,是刺骨的寒风和如山的积雪。那天骑车在路上,顶着这辈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冰风,脸上的感觉就是皮开肉绽,血液都似乎都缩回到了脏器,空留下皲裂的皮肤。后来我停下车,踉跄地拖到人行道上,像跑了一万米般的喘气。
很糟糕的第一印象。
加拿大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仅次于俄帝。全国人口区区3200万,为浙江省的三分之二,美国的十分之一。南边的国境与美国接壤,最东边和缅因州接壤,然后一小节以圣劳伦斯河为界。接下来以五大湖的航道中线为界。接着就是一条北纬49,一直到太平洋。人口基本贴在南边的国境线上,加元走高的时候,或者是某些高税省(譬如消费税13%的安大略),人们周末经常过境去美国采购。一些精明的多伦多人(我就不直接说是华人了)为了规避安大略省的高额机场税,甚至会开车到过境另一边的纽约州水牛城做飞机,灰狗【北美便宜的长途大巴公司】很腹黑的开通了多伦多到水牛城的机场专线。总之可以把加拿大理解成贴在美国肚子上的国家,当然如果是在和加拿大本地人聊天的时候,你可以说成是骑在美国脖子上的国家。
加国分成十省三疆。北边三疆基本无人区。东部航海省是加拿大第一批移民落脚之地。以海鲜和当地人直爽的性格和奇怪的口音著称。中东部是说法语的魁北克和一脚捅进美国的人口第一大省安大略。中部是三个草原省。基本上可以无缝对应美国的印第安纳,Nebraska等等fly over states. 继续往东,翻过洛基山脉,就是被中国人称为解放区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城市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哥华了。华人比例极高的直接结果是无处不在的中文标示和加拿大第一高房价。BC省的另外一个值得的说的地方就是几乎半合法的大麻。其实加拿大各省对大麻的管理都很松,虽然没有彻底合法化。吾友Amanda在学期中的时候参加了渥太华国会草坪千人静坐,抗议政府对大麻解禁的婆妈。经过若干本地朋友的指点,我骑车路过路边吸烟区的时候,轻轻一嗅空气就能迅猛的辨别出是烟草还是大麻,算是习得的若干本地街头技能之一。吾友KILO同学打冰球之前必须来两口,他本人的说法是,吸了之后,对手的一切动作仿佛就像慢动作一般。我顿时感觉这玩意似乎比板蓝根还神。
加拿大中央权利下放,省权极大,以魁北克省为典型。魁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立法禁止公共标示英文表述,我在蒙特利尔做个火车全无头绪,一路求助行人,狼狈万分。另一个例子,魁北克实行大陆法系【civil law】,其他省实行英美法系【common law】。一个在安大略取到律师执业资格的法律生,跨过渥太华河,就将面对一个完全不同法系拥有独立法典的说法语的省,武功全废。本地媒体经常吐槽大省权带来的本地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想象下一个安大略的生意人去BC可能会因为省别导致招标失败等等。加拿大人口第一省是安大略,湖区旁边坐落着加国第一城多伦多,该城过四成民众皆是移民,拥有冰球队篮球队棒球队足球队橄榄球队,根据族群比例的变化我果断预测以后会有乒乓球联赛和板球联赛。和美国一样,每个省的车牌上都有该省的格言。安大略的格言很淫荡【yours to discover】(任君探索),街边按摩女的即视感。魁北克的格言很中二【Je me souvien 】(老子记着呢)。新法兰西被英国政府了三百年了,至今还是不服。
上世纪30年代的加拿大首相Mackenzie King 这样形容这个国家:“ not enough history, too much geography"【疆土万里,历史须臾】。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历史很容易就可以被概括清楚。即:殖民地,独立立法,独立外交,独立修宪,基本彻底独立。广为熟知的枫叶旗帜从1980年代才被正式使用。今日加拿大属于英联邦一部分,女王为名义首脑,硬币纸币上都是她老人家,每年公共节日里,有一天是维多利亚日。除了这些,如今的加拿大已经看不到明显的英国痕迹,从城建到体型到口音,满目都是美利坚的味道。加拿大历史书很容易看睡着,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基本上都是鸡毛之事,连毛皮专营权这种事情都可以写成一个章节。一些所谓的叛乱都是些烧仓库放冷枪之类的事情,我大中华一个太平天国就可以秒掉加拿大五百年所有暴力事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加拿大和美国的亲善并非历史的常态,和股票一样,也是一个涨跌无常的曲线。十八十九世纪英属加拿大与美国两次武装冲突(我实在不想用战争这种宏大的字眼),其中1812年战争的加拿大美国部分,被历史书认为加拿大认同【canadian indentity】成型之战。美国烧了多伦多【彼时叫做约克】然后被打退。英属加拿大和英国烧了华盛顿然后被打退。白宫是烧了然后刷了白色灰泥所有才叫的白宫。所以,平手,至少本地的朋友是这么说的。20世纪冷战时代,自由党首相Trudeau和美国共和党人总统尼克松政见向左,自由党政府与古巴亲善等等政策让美加关系降入冰期。Trudeau本人是加拿大历史定基调的人物,制定了以维和为主的外交方针等等,这个思路让21世纪的加拿大拒绝美出兵伊拉克。如今,加拿大人出国旅游都喜欢在背包上缝上加拿大国旗,降火生津保平安,只因隔壁美国树敌太多。
文化上,不客气的说,加拿大除了魁北克的所有英语省基本已经被美国的洪流裹走,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加拿大人这个时候的小国心态会体现的一览无余,譬如会很清楚的告诉你哪些在美国很活跃的艺人是加拿大人,比如卡梅隆,席琳迪翁等等。当然这个时候我当然会加一句how about Justin Bieber(此小生和Paris Hilton并称北美两大中二青年),本地人会尴尬的嘿嘿笑,我也嘿嘿笑,然后我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本年的颁奖季,格莱美奥斯卡之类的,也基本占据了本地学生聊天的话题。在渥太华,纽约时报可以每天清早扔到你家的草坪上,多伦多就更不用说了。加拿大政府每年都会从预算里拨款支持加拿大本地的艺术影视,收效甚微,没办法,隔壁太BUG了。顺便说一句,魁北克在文化上由于语言的绝缘性反而闯出了自己的路子,好几部法语的电影都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的提名。
关于选举。根据2011年的联邦选举后的众议院席位,前三大党是,蓝营保守党,红营自由党,橙营新民党。右翼保守党和英国的TORY一脉相承,经济政策上类似美国的共和党,支持小政府低税。票仓是中西部石油省艾尔伯特(请代入美国的德克萨斯)加上几个草原省。然后就是中偏左的自由党,福利大政府,经济上搞凯恩斯。新民党更左一点,在左棍魁北克新民党是一大党。安省两天后就是省选投票,路面上插满了各党候选人的广告,本地人投票选自己选区的议员,然后该省最多席位的的党组建内阁,党魁便成为省长。联邦选举也是相同模式,所以,加拿大算不上标准的直选。安省由自由党执政十年多,经济疲软,原因就是大政府花钱厉害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进而税收高企,最近爆出隐瞒公共支出数额丑闻,在电视辩论上连连道歉灰头土脸。
总体来说,加拿大的主流思想是中偏左,这个和美国很不一样。加国的所有政党在政策上的差异在经济层面上。同性恋,少数族裔,移民问题,宗教等等在美国高爆敏感的社会层面的话题,在加拿大基本上都在政党间取得了共识。相比美国各州进度不一的立法,加拿大同性恋结婚合法,大麻准合法,吸引移民刺激经济为准基本国策(对比美国每年配额的H1B签证),宗教世俗化,无神论不和无道德不可靠挂钩,宣誓总理庭上作证都无需圣经的存在。另外,中偏左的政策在国策上一大体现,也是很多加拿大人普遍骄傲的制度,就是全民医保。具体的说,就是你去医院看病,无论你有工作没工作,年龄多大,病史如何,门诊这块是免费的。药费另算。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失业期间看个病几千刀的门诊费直接导致破产的美国式医保惨剧。当然,全民医保利弊皆有。弊病诸如更高的税收,无差异的免费门诊导致排队等候时间以小时计算(如果不是急病的话)。做手术需要预约排期,全无在中国确诊就上台剖肚的爽利。
每日生活。如果是英语省的话,基本是美国的翻版,只需要把冬天延长到四个月就可以。多伦多对应芝加哥的感觉,温哥华对应西雅图,蒙特利尔?蒙特利尔是独一无二的。另外,如果住在小城市的话,把Starbuck替换成Tim Hortons. TH是加拿大本土咖啡店,价格比星巴克便宜,咖啡甜三倍,主营甜甜圈,个人最爱枫糖系,甜度爆表,吃完要喝水漱口才可以。本人坐标渥太华,小城市,除了市中心不超过20幢的高楼外,其他都是二层小楼,一圈一圈的蔓延开去。西南角留了大片的农场在那儿,蓝天白云,麦浪翻滚,我骑车去市区穿过田野,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过年要去的江南乡下,就差到处乱走的母鸡和呆头鹅了。渥太华有两河一江,除了公路之外,沿河修了一百多公里的自行车道,延伸到若干社区。两辆单车并排骑的宽度,穿过草泽,河流,树林,草原。骑车的时候,海鸥在我脑门上飞过,松鼠到处窜,兴高采烈旁若无人的交配。夏天的时候骑车的本地人极多,且多是环法的行头,极专业的样子。本人骑着骑着,经常被头发灰白的中老年同志超过。我知道一定是因为我的车没气了才会这样的。
加拿大的国民性,在美国人看来,是低调礼貌,甚至是过度礼貌。sorry这个词确实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个人主观的感受是,美国人相比较加拿大沟通做事有更大的可能being assertive,加拿大说话委婉留余地的可能性更高。当然我的样本是极小的,PLUS这是一个很多元的社会,概括国民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不像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单一民族国家。
今天骑了40公里来回去中国城买火锅料。歇脚的时候在咖啡店坐着望着街面发呆。一群群的行人走过。法裔风衣女,苏格兰裔棒球帽男,西班牙裔墨镜姐,相互搀扶的老华裔,拿着板球器械走过的南亚裔少年,大腹便便的中东裔,在街角跳舞的小黑哥,黑礼帽黑西装络腮胡的犹太人,把狗链缠在腰间的遛狗加慢跑的金发妹子。拼盘社会,却是彬彬有礼,自在融洽。我骑着回去路上在路口等红灯,一个操着俄国口音的哥们突然走过来告诉我,我的前轮胎的刹车没装好,提醒我去修车店。然后想起在蒙特利尔和轩推着自行车过街,一个流浪汉走过来,对我们说:【tres belle velo】。轩以为是要钱的很紧张,我乐了,其实那哥们说的是:“very beautiful bike"
So, this is Canada.
-------------------------------------------------------------------------------------------
本文作者为2015问吧奖学金参选选手:卢浪
学校:乔治布朗
专业: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