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诈骗分子伺机而动 留学生家庭应小心防范
苏州有不少留学的孩子,他们和父母的沟通方式除了电话外,一般就是QQ、微信、微博。由于距离远、联系不便,加上留学生家庭一般比较殷实,他们成为许多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来自苏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的消息,去年下半年至今,留学生家长遭遇QQ诈骗的案件在我市高频率发生,临近年底时,这些诈骗分子尤其猖狂。
如今又到年底了,这些“恶狼”将再度伺机而动。警方提醒家有留学生的家长,在网络上,眼见不一定是事实,当孩子在视频中提出汇款等要求,应通过多种手段证实,最起码应该通过电话与孩子核实后再汇钱。
类型一
换钱换钱还是换钱
现今QQ、微信等社交软件已成为中国海外留学生与国内家人、朋友沟通的主要工具,但此中也藏着隐患。留学英国的昆山籍留学生张某的母亲范某因儿子QQ被盗,整整25万元人民币白送给了“骗子教授”。
2014年8月25日上午,范某的QQ突然收到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的讯息。儿子”称,自己的“手机掉在洗衣机里坏掉了,现在只能用QQ与母亲联系。“儿子”焦急地对范某说:“妈妈,我的教授前两天因急事回国,临行前在英国给了我3万元英镑,要我去银行里面兑换成人民币并汇给他,但是当地银行系统在升级,没有办法给我的教授汇款。我的手机坏掉了,你能不能先帮我联系一下林教授,并且给他汇款。”
“儿子”同时传来了一个名为林子皓的131开头的手机号码,并反复称,林教授与自己的关系非同寻常等等,要求母亲务必照办。范某立即拨打了这个电话,拨通了所谓的“林教授”。“林教授”焦急地称自己现在云南,家人得了重病急需25万元动手术,反复强调自己在老家云南无法兑换英镑,只有拜托学生张某帮忙等等。范某因儿子的反复关照,加之认为3万英镑已到了儿子手里,二话不说当即通过建行汇了25万现金至林教授账户。
当天中午12时许,“儿子”又通过QQ发来信息称,“林教授”又委托朋友给了自己1万英镑,要求母亲继续按汇率换成人民币汇给林教授,此时范某才有了疑心,立即至朝阳派出所报警,可为时已晚。
姑苏分局民警点评
像这样受骗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而且可以说这是骗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兑换外币。骗子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手机短信等间接通讯工具以各种名目和理由骗取市民信任并汇款转账的情况比比皆是。警方提醒,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及时确认对方的身份,万不可轻信骗子的诡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类型二
称遇意外需救命钱
9月12日,阳澄湖半岛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王先生称其侄女在加拿大念书,当日中午其侄女的QQ号被人盗用,对方获取了侄女母亲的信任,而自己作为叔叔被骗走了5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王先生有个正在加拿大读大学的侄女小雅,9月12日下午3点,“小雅”与母亲聊QQ,一开始是视频聊天,之后说麦克风不好用,要用文字输入。聊天中,“小雅”说朋友吴昊家人做手术急需住院费,吴昊跟自己借3万加元应急,可是“小雅”那里的汇款出了问题,想让家里帮忙。“小雅”还说自己的手机刚刚摔坏了,朋友吴昊的手机号码是131601478××,让母亲与吴昊联系。母亲相信了这件事情,但是身边没有这么多钱,就让吴昊联系小雅的叔叔,也就是报警人王先生。
随后小雅的母亲还特意打电话给王先生。几分钟后,王先生就接到了吴昊的电话。王先生看自己嫂子说的内容跟吴昊一样,还特意打电话叮嘱,应该没问题了,就通过网银向吴昊提供的账户里汇去了5万元人民币。到了下午3点40分,吴昊又打电话给王先生说住院费还差2万,要他继续打到之前的账户里,王先生一听,感觉不对劲,犹豫了好久,终于到派出所报案。
常熟公安局民警点评
诈骗分子一般会“潜伏”在各大论坛,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留学生的QQ号码,然后再与留学生的朋友、家人进行文字聊天,或配合事先录制好的被害人视频以取得信任,然后再以孩子自身或者孩子的同学、朋友出事急需钱来骗取钱财,此类诈骗手段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警方及媒体进行了大量防范诈骗的宣传,但依旧有大量的市民出于心疼孩子的焦急心理而上当受骗。因此,警方提醒家长们,无论发生什么事,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电话确认。如果遇到电话打不通的情况,也要想办法联系其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事前与家人约定一个暗号或暗语,当对方在网络上使用视频或语音时,可指定对方做某个动作或说某句话。
类型三
讨五花八门的学费
日前,谢先生在北京念大学的女儿因为表现优秀,争取到了一个到台湾深造的名额。9月11日上午,谢先生夫妻俩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上了赴台湾的飞机。晚上,夫妻俩收到了女儿的QQ信息,说手机被偷了,无法与其电话联系,并且自己的QQ号也被盗了,让父母们重新加一个QQ号码。
谢先生夫妻看聊天的口气和自己的女儿非常相似,没有多想主动加上了新的QQ号码。之后聊着聊着,女儿”突然说自“己想要参加新校区里面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机会难得,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谢先生夫妻一听女儿想要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的能力,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接着“女儿”便给父母发来了一个培训班负责人许老师的电话,让父母和许老师详谈。谢先生赶紧打电话过去,许老师与其应付了两句,便提出了10万元的学费问题。谢先生一听先是吓了一跳,自己虽说是经商的,但是一下子哪里拿的出这么多流动资金?但是女儿又是自己的心头宝,再加上她苦苦哀求,哪里舍得拒绝女儿?于是谢先生便继续打电话和许老师沟通,最终对方答应谢先生先交两万元的培训费。
谢先生这才长舒一口气,把钱汇到了对方的银行卡上。这时谢先生顺便打了一个电话给北京的学校,但是学校说根本没有这个培训,谢先生一下子愣了,但是马上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是遇上骗子了,匆忙跑到银行里,发现钱还没被转走,于是通过警方和银行,赶紧把对方的银行卡办理了临时冻结。
常熟法院法官点评
今年各基层法院受理类似案件平均在10件左右,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爱子心切的弱点,实施诈骗。如果孩子在网络上、短信中提出要钱,一定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多方求证后再判断。汇钱尽量使用固定账户,如果孩子给出新的账户,就要多留心了。对此,一些海外的留学生网站也提示留学生家长警惕以“实习保证金”、“语言培训班”等名义的微信诈骗,因为绝大多数海外正规企业不会收取实习保证金等费用。
如何对付 这些“恶狼”
专家:四招识破越洋诈骗
采访中,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这些骗子诈骗的常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种是盗窃QQ后直接冒充留学生,在与家人聊天时说自己手机、钱包丢失,要家长赶紧汇钱救急,并给了一个陌生的银行账号。还有一种就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先向留学生打骚扰电话,使其不堪骚扰关掉手机,再冒充交警、医生或外交部工作人员,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该学生遭遇车祸,然后骗钱财。最后一种就是假冒绑匪,威胁家长支付赎款,否则就会“撕票”。
那么,留学生家长究竟该如何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呢?警方提醒,只要是涉及到财物的问题,不管对方有什么理由,都要想办法进行核实。下面四步,家长们一定要仔细看完。
一个电话可以揭穿骗局——家长们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作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陷阱,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
本人联系不上,可联系其朋友——有的骗子甚至会注意到时差的问题,会在美国的夜间时间,孩子电话根本打不通的情况下对留学生的家长行骗。因此建议学生务必将同宿舍的朋友或者同行朋友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定期给家里报平安。
先约定好揭穿骗局的暗语——为了预防诈骗,家长和学生可以提前约定好暗语,只在关键时用,聊天记录中绝不外泄,这样就能保证家人准确鉴别学生的身份。
频繁更换密码——针对QQ等通讯工具被盗进而诈骗案频发的情况,警方建议留学生频繁更换密码,并尽量不要用生日、名字等作为密码,以保障密码安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惠玉兰)
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
如今又到年底了,这些“恶狼”将再度伺机而动。警方提醒家有留学生的家长,在网络上,眼见不一定是事实,当孩子在视频中提出汇款等要求,应通过多种手段证实,最起码应该通过电话与孩子核实后再汇钱。
类型一
换钱换钱还是换钱
现今QQ、微信等社交软件已成为中国海外留学生与国内家人、朋友沟通的主要工具,但此中也藏着隐患。留学英国的昆山籍留学生张某的母亲范某因儿子QQ被盗,整整25万元人民币白送给了“骗子教授”。
2014年8月25日上午,范某的QQ突然收到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的讯息。儿子”称,自己的“手机掉在洗衣机里坏掉了,现在只能用QQ与母亲联系。“儿子”焦急地对范某说:“妈妈,我的教授前两天因急事回国,临行前在英国给了我3万元英镑,要我去银行里面兑换成人民币并汇给他,但是当地银行系统在升级,没有办法给我的教授汇款。我的手机坏掉了,你能不能先帮我联系一下林教授,并且给他汇款。”
“儿子”同时传来了一个名为林子皓的131开头的手机号码,并反复称,林教授与自己的关系非同寻常等等,要求母亲务必照办。范某立即拨打了这个电话,拨通了所谓的“林教授”。“林教授”焦急地称自己现在云南,家人得了重病急需25万元动手术,反复强调自己在老家云南无法兑换英镑,只有拜托学生张某帮忙等等。范某因儿子的反复关照,加之认为3万英镑已到了儿子手里,二话不说当即通过建行汇了25万现金至林教授账户。
当天中午12时许,“儿子”又通过QQ发来信息称,“林教授”又委托朋友给了自己1万英镑,要求母亲继续按汇率换成人民币汇给林教授,此时范某才有了疑心,立即至朝阳派出所报警,可为时已晚。
姑苏分局民警点评
像这样受骗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而且可以说这是骗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兑换外币。骗子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手机短信等间接通讯工具以各种名目和理由骗取市民信任并汇款转账的情况比比皆是。警方提醒,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及时确认对方的身份,万不可轻信骗子的诡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类型二
称遇意外需救命钱
9月12日,阳澄湖半岛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王先生称其侄女在加拿大念书,当日中午其侄女的QQ号被人盗用,对方获取了侄女母亲的信任,而自己作为叔叔被骗走了5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王先生有个正在加拿大读大学的侄女小雅,9月12日下午3点,“小雅”与母亲聊QQ,一开始是视频聊天,之后说麦克风不好用,要用文字输入。聊天中,“小雅”说朋友吴昊家人做手术急需住院费,吴昊跟自己借3万加元应急,可是“小雅”那里的汇款出了问题,想让家里帮忙。“小雅”还说自己的手机刚刚摔坏了,朋友吴昊的手机号码是131601478××,让母亲与吴昊联系。母亲相信了这件事情,但是身边没有这么多钱,就让吴昊联系小雅的叔叔,也就是报警人王先生。
随后小雅的母亲还特意打电话给王先生。几分钟后,王先生就接到了吴昊的电话。王先生看自己嫂子说的内容跟吴昊一样,还特意打电话叮嘱,应该没问题了,就通过网银向吴昊提供的账户里汇去了5万元人民币。到了下午3点40分,吴昊又打电话给王先生说住院费还差2万,要他继续打到之前的账户里,王先生一听,感觉不对劲,犹豫了好久,终于到派出所报案。
常熟公安局民警点评
诈骗分子一般会“潜伏”在各大论坛,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留学生的QQ号码,然后再与留学生的朋友、家人进行文字聊天,或配合事先录制好的被害人视频以取得信任,然后再以孩子自身或者孩子的同学、朋友出事急需钱来骗取钱财,此类诈骗手段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警方及媒体进行了大量防范诈骗的宣传,但依旧有大量的市民出于心疼孩子的焦急心理而上当受骗。因此,警方提醒家长们,无论发生什么事,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电话确认。如果遇到电话打不通的情况,也要想办法联系其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事前与家人约定一个暗号或暗语,当对方在网络上使用视频或语音时,可指定对方做某个动作或说某句话。
类型三
讨五花八门的学费
日前,谢先生在北京念大学的女儿因为表现优秀,争取到了一个到台湾深造的名额。9月11日上午,谢先生夫妻俩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上了赴台湾的飞机。晚上,夫妻俩收到了女儿的QQ信息,说手机被偷了,无法与其电话联系,并且自己的QQ号也被盗了,让父母们重新加一个QQ号码。
谢先生夫妻看聊天的口气和自己的女儿非常相似,没有多想主动加上了新的QQ号码。之后聊着聊着,女儿”突然说自“己想要参加新校区里面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机会难得,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谢先生夫妻一听女儿想要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的能力,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接着“女儿”便给父母发来了一个培训班负责人许老师的电话,让父母和许老师详谈。谢先生赶紧打电话过去,许老师与其应付了两句,便提出了10万元的学费问题。谢先生一听先是吓了一跳,自己虽说是经商的,但是一下子哪里拿的出这么多流动资金?但是女儿又是自己的心头宝,再加上她苦苦哀求,哪里舍得拒绝女儿?于是谢先生便继续打电话和许老师沟通,最终对方答应谢先生先交两万元的培训费。
谢先生这才长舒一口气,把钱汇到了对方的银行卡上。这时谢先生顺便打了一个电话给北京的学校,但是学校说根本没有这个培训,谢先生一下子愣了,但是马上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是遇上骗子了,匆忙跑到银行里,发现钱还没被转走,于是通过警方和银行,赶紧把对方的银行卡办理了临时冻结。
常熟法院法官点评
今年各基层法院受理类似案件平均在10件左右,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爱子心切的弱点,实施诈骗。如果孩子在网络上、短信中提出要钱,一定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多方求证后再判断。汇钱尽量使用固定账户,如果孩子给出新的账户,就要多留心了。对此,一些海外的留学生网站也提示留学生家长警惕以“实习保证金”、“语言培训班”等名义的微信诈骗,因为绝大多数海外正规企业不会收取实习保证金等费用。
如何对付 这些“恶狼”
专家:四招识破越洋诈骗
采访中,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这些骗子诈骗的常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种是盗窃QQ后直接冒充留学生,在与家人聊天时说自己手机、钱包丢失,要家长赶紧汇钱救急,并给了一个陌生的银行账号。还有一种就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先向留学生打骚扰电话,使其不堪骚扰关掉手机,再冒充交警、医生或外交部工作人员,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该学生遭遇车祸,然后骗钱财。最后一种就是假冒绑匪,威胁家长支付赎款,否则就会“撕票”。
那么,留学生家长究竟该如何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呢?警方提醒,只要是涉及到财物的问题,不管对方有什么理由,都要想办法进行核实。下面四步,家长们一定要仔细看完。
一个电话可以揭穿骗局——家长们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作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陷阱,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
本人联系不上,可联系其朋友——有的骗子甚至会注意到时差的问题,会在美国的夜间时间,孩子电话根本打不通的情况下对留学生的家长行骗。因此建议学生务必将同宿舍的朋友或者同行朋友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定期给家里报平安。
先约定好揭穿骗局的暗语——为了预防诈骗,家长和学生可以提前约定好暗语,只在关键时用,聊天记录中绝不外泄,这样就能保证家人准确鉴别学生的身份。
频繁更换密码——针对QQ等通讯工具被盗进而诈骗案频发的情况,警方建议留学生频繁更换密码,并尽量不要用生日、名字等作为密码,以保障密码安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惠玉兰)
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