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晒幸福帮我克服抑郁症!
有时候,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并不总是在自我吹嘘,有时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看到生活中更加积极的一面。
在脸书上,我的生活看起来很棒。如果你浏览我的状态,你可能会看到一张我和丈夫边泡温泉边喝酒的照片,温泉周围堆起了一尺厚的白雪。你可能还会看到更加直白的自我陶醉:来看看NPR的这个短片,这是在我最近一次蘑菇采摘郊游中拍摄,或者是,我刚刚被Quora网站评为了最佳作者!如果你继续往前翻阅,你会发现,在我同抑郁症作斗争的最艰难岁月里,我似乎过得无比开心。
我不需要编造好消息。在2012年至2014年间,我先后订婚、完婚并且开始读博士。我拍摄了漂亮的照片,分享了美丽的瞬间。然而我的内心却无比煎熬。我人生中的每一个积极进展不过只是强化了我内心的罪恶感和无用感。我何德何能获得这份研究奖学金?我是何等的自卑,以至于获得奖学金也不能让我开心?我必须精心安排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动作,控制我脸颊上的每一块肌肉:是这样笑的,对吧?
传统观念认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假图片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朋友因为他们受热捧的小说拿奖拿到手软的时候,或是当我们看到朋友和海豚一起游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嫉妒、并对我们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感到失望。
但其实每个人都会在他们生活的某个私人角落里暗自挣扎。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认为我们应该同情这些试图通过他人的点赞和褐色滤镜来获得前进动力的朋友——而不必心胸狭隘地揭穿他们。事实上,对图片进行稍许加工是值得提倡的。有时候,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并不总是在自我吹嘘,有时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看到生活中更加积极的一面。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塑造的形象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变成的那个自己并没有太大差别。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同熟人闲聊时不会透露自己的酗酒问题或者家庭矛盾。太多地分享这些内容会让人感到过于夸张且让人感到难受。因此我们总是让一切看上去既阳光又正面,我们只会谈论我们的成就和那些我们期许的事。
我发现,有了脸书的帮助,我内心所希望的那种行为方式才能外在地表达出来。我的认知行为治疗师把这种策略当做是“影响管理”(affect management)的一部分。“影响管理”包括一系列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纾解那些造成抑郁、紧张和其他负面情感的意识和行为模式。
“造假,直到你把造假变成手段”确实能起作用。迈开步子、开心地走路能够提高你的情绪。即使是微微一笑也能让人感到更加快乐。而对于我来说,社交网络锤炼了我积极应对人生的技巧,当和人面对面的时候,我很难像在社交网络上那样保持乐观的态度。
抑郁症会摧毁你的自尊。我时常会独自呆在我的公寓里,接连几天不出门,因为我害怕,外面世界的人们发现我哭过,并嘲笑我。如果我遇到某个熟人,我担心和他对谈时,我的反应太慢、太笨拙。但脸书给与我一个社交平台,且让我能以一个自己可接受的形象面对其他人。如果没有脸书,我想我可能我变得更加孤僻、更少地进行社交,这反过来也会加剧我的抑郁症。
更有价值的是,我的脸书状态比我抑郁心理所感知的更加贴近我的真实生活。抑郁症会在很多形式上对你的记忆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让你更难回忆起快乐的时光,特别是那些关于你自己的正面记忆。
在我抑郁症状最严重的时期,每次回忆一个快乐的瞬间都需要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并不是我的好记性消失不见了——而只是,当我处于那样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中,我真的很难回想起来。有一次,我的治疗师让我列出我这一生中三个开心的时刻,我不得不在脑海中展开度假日历,并试图回想我在每个假期里面做了些什么。
2014年是一个相当困难痛苦的年份,但我很惊奇地发现这一年在脸书给出的“一年回顾”中却看上去棒极了。这一年,我在落基山徒步旅行,度过了我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另一张照片告诉我,我曾在曼谷的一个国际会议期间参观了大神殿。这一年,我去了很多美丽的地方,我收获了很多真诚的笑容。
回顾这些年度时刻后,我意识到并不是我的网络图片在撒谎——而是我自己抑郁的大脑向我隐瞒了我生活的真相。那一年我经历了如此多的快乐时刻,但如果没有脸书,我可能会把它们通通遗忘掉,因为它们与我的情绪并不吻合。当你的记忆甚至是你的主观经验被抑郁情绪扭曲时,让电子记录设备来告诉你生活的真相是大有裨益的。
怀疑人士可能认为在社交媒体上对图片进行造假并不只是为你的生活增添正面元素——它展现了非真实版本的你自己。但绝对的真实是存疑的,正如组织行为学教授赫米尼娅•伊芭拉(Herminia Ibarra)在《哈佛商业评论》所阐述的那样。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而有很多个不同的自我:在工作时,我们可能更谨慎严肃,和朋友在酒吧消遣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傻白甜,并且我们只会在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那里暴露出我们脆弱的一面。真实的自我会根据环境以及周围的人而发生变化。此外,正如伊芭拉所指出的,“坚持一个‘真实自我’的概念与许多研究背道而驰,这些研究关注了人们如何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单是通过自省很难发掘到的自我的侧面。”
我从治疗过程中了解到,那种认为每个人都一个固定的潜能并且他们无法超脱这个潜能进行发展的观念不仅是错误而且还很狭隘。尝试和改善或者经历新的态度、风景并不是不忠实于自我。研究表明,成年人(特别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孤独的人)通过在网络上施展他们的个性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可见青少年并不是唯一需要经历个人成长的群体。社交媒体对于任何想要改善自我的人来说都一个绝好的平台。
除此以外,针对社交媒体真实性的道德恐慌并不能让人们在行为上更加贴近他们的“真实”自我。一项在2014年发表于《新媒体与社会》(New Media & Society)上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必须为了创造“真实”图像而造假:他们因为害怕向朋友传递错误的信息而避免分享某些东西。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总是急于评判彼此——这也导致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网络行为吹毛求疵。毕竟,我们只会以同情自己的方式同情其他人。
因此,如果你像我一样被人们当成是一个浮夸的图片造假者,让我们一起原谅那个希望在1000个最亲密好友面前表现得快乐且适应良好的自己。这只是人性使然。而通过对外发布看上去愉悦的瞬间,我们或许也能够让这种愉悦的感受流淌至内心。
来源:界面
在脸书上,我的生活看起来很棒。如果你浏览我的状态,你可能会看到一张我和丈夫边泡温泉边喝酒的照片,温泉周围堆起了一尺厚的白雪。你可能还会看到更加直白的自我陶醉:来看看NPR的这个短片,这是在我最近一次蘑菇采摘郊游中拍摄,或者是,我刚刚被Quora网站评为了最佳作者!如果你继续往前翻阅,你会发现,在我同抑郁症作斗争的最艰难岁月里,我似乎过得无比开心。
我不需要编造好消息。在2012年至2014年间,我先后订婚、完婚并且开始读博士。我拍摄了漂亮的照片,分享了美丽的瞬间。然而我的内心却无比煎熬。我人生中的每一个积极进展不过只是强化了我内心的罪恶感和无用感。我何德何能获得这份研究奖学金?我是何等的自卑,以至于获得奖学金也不能让我开心?我必须精心安排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动作,控制我脸颊上的每一块肌肉:是这样笑的,对吧?
传统观念认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假图片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朋友因为他们受热捧的小说拿奖拿到手软的时候,或是当我们看到朋友和海豚一起游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嫉妒、并对我们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感到失望。
但其实每个人都会在他们生活的某个私人角落里暗自挣扎。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认为我们应该同情这些试图通过他人的点赞和褐色滤镜来获得前进动力的朋友——而不必心胸狭隘地揭穿他们。事实上,对图片进行稍许加工是值得提倡的。有时候,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并不总是在自我吹嘘,有时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看到生活中更加积极的一面。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塑造的形象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变成的那个自己并没有太大差别。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同熟人闲聊时不会透露自己的酗酒问题或者家庭矛盾。太多地分享这些内容会让人感到过于夸张且让人感到难受。因此我们总是让一切看上去既阳光又正面,我们只会谈论我们的成就和那些我们期许的事。
我发现,有了脸书的帮助,我内心所希望的那种行为方式才能外在地表达出来。我的认知行为治疗师把这种策略当做是“影响管理”(affect management)的一部分。“影响管理”包括一系列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纾解那些造成抑郁、紧张和其他负面情感的意识和行为模式。
“造假,直到你把造假变成手段”确实能起作用。迈开步子、开心地走路能够提高你的情绪。即使是微微一笑也能让人感到更加快乐。而对于我来说,社交网络锤炼了我积极应对人生的技巧,当和人面对面的时候,我很难像在社交网络上那样保持乐观的态度。
抑郁症会摧毁你的自尊。我时常会独自呆在我的公寓里,接连几天不出门,因为我害怕,外面世界的人们发现我哭过,并嘲笑我。如果我遇到某个熟人,我担心和他对谈时,我的反应太慢、太笨拙。但脸书给与我一个社交平台,且让我能以一个自己可接受的形象面对其他人。如果没有脸书,我想我可能我变得更加孤僻、更少地进行社交,这反过来也会加剧我的抑郁症。
更有价值的是,我的脸书状态比我抑郁心理所感知的更加贴近我的真实生活。抑郁症会在很多形式上对你的记忆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让你更难回忆起快乐的时光,特别是那些关于你自己的正面记忆。
在我抑郁症状最严重的时期,每次回忆一个快乐的瞬间都需要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并不是我的好记性消失不见了——而只是,当我处于那样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中,我真的很难回想起来。有一次,我的治疗师让我列出我这一生中三个开心的时刻,我不得不在脑海中展开度假日历,并试图回想我在每个假期里面做了些什么。
2014年是一个相当困难痛苦的年份,但我很惊奇地发现这一年在脸书给出的“一年回顾”中却看上去棒极了。这一年,我在落基山徒步旅行,度过了我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另一张照片告诉我,我曾在曼谷的一个国际会议期间参观了大神殿。这一年,我去了很多美丽的地方,我收获了很多真诚的笑容。
回顾这些年度时刻后,我意识到并不是我的网络图片在撒谎——而是我自己抑郁的大脑向我隐瞒了我生活的真相。那一年我经历了如此多的快乐时刻,但如果没有脸书,我可能会把它们通通遗忘掉,因为它们与我的情绪并不吻合。当你的记忆甚至是你的主观经验被抑郁情绪扭曲时,让电子记录设备来告诉你生活的真相是大有裨益的。
怀疑人士可能认为在社交媒体上对图片进行造假并不只是为你的生活增添正面元素——它展现了非真实版本的你自己。但绝对的真实是存疑的,正如组织行为学教授赫米尼娅•伊芭拉(Herminia Ibarra)在《哈佛商业评论》所阐述的那样。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而有很多个不同的自我:在工作时,我们可能更谨慎严肃,和朋友在酒吧消遣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傻白甜,并且我们只会在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那里暴露出我们脆弱的一面。真实的自我会根据环境以及周围的人而发生变化。此外,正如伊芭拉所指出的,“坚持一个‘真实自我’的概念与许多研究背道而驰,这些研究关注了人们如何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单是通过自省很难发掘到的自我的侧面。”
我从治疗过程中了解到,那种认为每个人都一个固定的潜能并且他们无法超脱这个潜能进行发展的观念不仅是错误而且还很狭隘。尝试和改善或者经历新的态度、风景并不是不忠实于自我。研究表明,成年人(特别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孤独的人)通过在网络上施展他们的个性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可见青少年并不是唯一需要经历个人成长的群体。社交媒体对于任何想要改善自我的人来说都一个绝好的平台。
除此以外,针对社交媒体真实性的道德恐慌并不能让人们在行为上更加贴近他们的“真实”自我。一项在2014年发表于《新媒体与社会》(New Media & Society)上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必须为了创造“真实”图像而造假:他们因为害怕向朋友传递错误的信息而避免分享某些东西。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总是急于评判彼此——这也导致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网络行为吹毛求疵。毕竟,我们只会以同情自己的方式同情其他人。
因此,如果你像我一样被人们当成是一个浮夸的图片造假者,让我们一起原谅那个希望在1000个最亲密好友面前表现得快乐且适应良好的自己。这只是人性使然。而通过对外发布看上去愉悦的瞬间,我们或许也能够让这种愉悦的感受流淌至内心。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