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女博士崩溃杀追求者一案中,谈一谈对于女博士和海归的误读。
一起凶杀,一目陈年。在不久的两年之前有这么一场凶杀案曾经让人吃惊。
“2014年9月1日下午,在西城区金融大街某大酒店地下车库内,程洁因琐事与时年35岁的男子张某发生口角,她用绳索勒住张某的颈部,使对方机械性窒息死亡。杀人后,程洁将尸体肢解,与她的母亲何某(另案处理)一起将尸体抛弃。”
这一场刑事案件的审理在昨日上午时许于北京二中院开庭并宣判,犯罪嫌疑人程洁(音译)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然而,当判决结果公示后,时隔两年媒体们却用了另外一种角度来衡量此次事件,那就是以本次犯罪嫌疑人程洁的身份进行标题和渲染。“海归女博士”,这个两大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海归”和“女博士”)结合在一起的确令人为之一亮,无论是镀金满身的归国精英,还是令人可敬又“可畏”的女博士,都能让人有兴趣细细坐下来探查此次事件的边边角角。然而最重要的,是让我感觉到人们似乎对“海归”、“女博士”有着一丝只可意会而有暗藏在身处的恶意和注目。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让诸多媒体都不谋而合地采用着同样的报道呢?那么首先我们要对事件进行一次刨根问底的分析。
翻开布满灰尘的回忆录,案发的过程和细节可谓让人诧异,甚至觉得太“故事会”。首先,据当事嫌疑人程洁的描述,被害人张某是一位年长于她的强烈追求者,但早已成家并为人父。两人自程某还在国外念书时就通过一次交流会认识,并渐渐熟识。虽然自始自终程洁都拒绝了张某的表白和追求,但其还是不死心并且次次变着花样讨程某的欢心。为此他不惜声称愿意和自己的老婆离婚,并花下重金给程洁买衣服、买化妆品,还时不时往她的银行账户进行数额巨大的汇款,而这些钱都被程某买了理财产品。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婚外情 + 苦苦追求不得转而生歹念的剧情,直逼故事会的节奏。重点来说说女生的部分,我们都知道networking是很重要的社交,也是借以增加人脉的良好途径。程洁因为展会的机缘认识了张某,却不曾想到这也是她命运转折的开始。我们绝对可以说张某身为人父人夫毫不检点,为了追求年轻的小姑娘不惜抛妻弃子,这是其一,也是悲剧的开端。然而不可以否认的是,从程洁的描述中,我们也能看出来这样的悲剧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首先,程洁作为有男友却未婚的女性,获得他人的追求其实很正常,而她拒绝的做法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似乎多少能嗅出程某的拒绝并不彻底,并且因为如此才会让张某能够毫不放弃。从送礼这方面来说,张某送名贵的衣服、包包,甚至还有大额汇款(最后一笔为57万),这些都是普通女孩子最容易被诱惑的三大法宝,也是年轻女性很容易在之面前失去理智的点。程洁虽然拒绝了张某的追求,可是从她的描述中我们也知道她是接受了这些礼物的(大额汇款被用于买理财产品),并且不是一两次。所以单单这一点就足够让张某认为有机可乘,并且越玩越大。
如果真正的拒绝一个人,就应当从头到尾都彻彻底底让之失去幻想。抛开送礼,女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的软弱而害了。在张某多次提出见面的时候,到后来不惜离婚、威胁、动粗来追求的时候,程洁应当做的就是报警、最少也是以彻底拉黑的做法来对待。如果你知道了一个人已经被拒绝得近乎疯狂,却不肯放弃、起了歹念,那么保护自己和家人才是更重要的处理方式。我们不得而知女生方面当时的心里活动,也许是因为害怕、也许是因为认识多年而不好意思把话说的太死。但是这样的结果得得确却是酿成了大祸。当见面的最后变成了张某发狂失去理智、程洁被暴力与突如其来的惊吓逼疯的时候,试想一下一个此时处于崩溃边缘的女性、尤其是身为更加感性的群体,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等等,我们好像还没有说到女博士和海归这方面?其实不然,我觉得从上面这些细节来看,很大程度上已经把一些媒体们希望看到的特点写了出来,比如拜金、面对追求失去判断、心理承受弱、缺乏社会经验、冲动等等。但其实,我觉得这应该是身为当代人所普遍产生的缺点而已,而非女博士或者海归所独有的特质,实在不应该被放大出来(我知道这是为了点击率)。很多人都调侃说女博士是“大龄”、“恐龙”、“没人追”这些代名词的象征,就好比海归们在国内大多人眼中跟“富二代”、“钱”这些字眼永远都过不去一样,说白了就是普遍的片面认知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了出去,造成了刻板的印象。
但其实呢?你看看如今周遭的海归、女博士们、男博士们其实都是过着普通的生活,海归也可能变成海带,男博士、女博士们也有很多帅哥美女且多金多才。在本案中这样的悲剧其实告诉了我们,无论一个人的能力、学历有多高,面都社会世事都还是要看一个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能力。程洁是心理学的博士研究生,却最终倒在了心理崩溃杀人的边缘,这很大程度上其实跟她的能力并无关系,而是涉身处事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她的结局。而这些,都跟是不是女博士其实毫无关系,因为我相信换成了另一个相同的缺乏社会历练的女孩子,或许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你们说是吗?
“2014年9月1日下午,在西城区金融大街某大酒店地下车库内,程洁因琐事与时年35岁的男子张某发生口角,她用绳索勒住张某的颈部,使对方机械性窒息死亡。杀人后,程洁将尸体肢解,与她的母亲何某(另案处理)一起将尸体抛弃。”
这一场刑事案件的审理在昨日上午时许于北京二中院开庭并宣判,犯罪嫌疑人程洁(音译)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然而,当判决结果公示后,时隔两年媒体们却用了另外一种角度来衡量此次事件,那就是以本次犯罪嫌疑人程洁的身份进行标题和渲染。“海归女博士”,这个两大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海归”和“女博士”)结合在一起的确令人为之一亮,无论是镀金满身的归国精英,还是令人可敬又“可畏”的女博士,都能让人有兴趣细细坐下来探查此次事件的边边角角。然而最重要的,是让我感觉到人们似乎对“海归”、“女博士”有着一丝只可意会而有暗藏在身处的恶意和注目。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让诸多媒体都不谋而合地采用着同样的报道呢?那么首先我们要对事件进行一次刨根问底的分析。
翻开布满灰尘的回忆录,案发的过程和细节可谓让人诧异,甚至觉得太“故事会”。首先,据当事嫌疑人程洁的描述,被害人张某是一位年长于她的强烈追求者,但早已成家并为人父。两人自程某还在国外念书时就通过一次交流会认识,并渐渐熟识。虽然自始自终程洁都拒绝了张某的表白和追求,但其还是不死心并且次次变着花样讨程某的欢心。为此他不惜声称愿意和自己的老婆离婚,并花下重金给程洁买衣服、买化妆品,还时不时往她的银行账户进行数额巨大的汇款,而这些钱都被程某买了理财产品。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婚外情 + 苦苦追求不得转而生歹念的剧情,直逼故事会的节奏。重点来说说女生的部分,我们都知道networking是很重要的社交,也是借以增加人脉的良好途径。程洁因为展会的机缘认识了张某,却不曾想到这也是她命运转折的开始。我们绝对可以说张某身为人父人夫毫不检点,为了追求年轻的小姑娘不惜抛妻弃子,这是其一,也是悲剧的开端。然而不可以否认的是,从程洁的描述中,我们也能看出来这样的悲剧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首先,程洁作为有男友却未婚的女性,获得他人的追求其实很正常,而她拒绝的做法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似乎多少能嗅出程某的拒绝并不彻底,并且因为如此才会让张某能够毫不放弃。从送礼这方面来说,张某送名贵的衣服、包包,甚至还有大额汇款(最后一笔为57万),这些都是普通女孩子最容易被诱惑的三大法宝,也是年轻女性很容易在之面前失去理智的点。程洁虽然拒绝了张某的追求,可是从她的描述中我们也知道她是接受了这些礼物的(大额汇款被用于买理财产品),并且不是一两次。所以单单这一点就足够让张某认为有机可乘,并且越玩越大。
如果真正的拒绝一个人,就应当从头到尾都彻彻底底让之失去幻想。抛开送礼,女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的软弱而害了。在张某多次提出见面的时候,到后来不惜离婚、威胁、动粗来追求的时候,程洁应当做的就是报警、最少也是以彻底拉黑的做法来对待。如果你知道了一个人已经被拒绝得近乎疯狂,却不肯放弃、起了歹念,那么保护自己和家人才是更重要的处理方式。我们不得而知女生方面当时的心里活动,也许是因为害怕、也许是因为认识多年而不好意思把话说的太死。但是这样的结果得得确却是酿成了大祸。当见面的最后变成了张某发狂失去理智、程洁被暴力与突如其来的惊吓逼疯的时候,试想一下一个此时处于崩溃边缘的女性、尤其是身为更加感性的群体,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等等,我们好像还没有说到女博士和海归这方面?其实不然,我觉得从上面这些细节来看,很大程度上已经把一些媒体们希望看到的特点写了出来,比如拜金、面对追求失去判断、心理承受弱、缺乏社会经验、冲动等等。但其实,我觉得这应该是身为当代人所普遍产生的缺点而已,而非女博士或者海归所独有的特质,实在不应该被放大出来(我知道这是为了点击率)。很多人都调侃说女博士是“大龄”、“恐龙”、“没人追”这些代名词的象征,就好比海归们在国内大多人眼中跟“富二代”、“钱”这些字眼永远都过不去一样,说白了就是普遍的片面认知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了出去,造成了刻板的印象。
但其实呢?你看看如今周遭的海归、女博士们、男博士们其实都是过着普通的生活,海归也可能变成海带,男博士、女博士们也有很多帅哥美女且多金多才。在本案中这样的悲剧其实告诉了我们,无论一个人的能力、学历有多高,面都社会世事都还是要看一个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能力。程洁是心理学的博士研究生,却最终倒在了心理崩溃杀人的边缘,这很大程度上其实跟她的能力并无关系,而是涉身处事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她的结局。而这些,都跟是不是女博士其实毫无关系,因为我相信换成了另一个相同的缺乏社会历练的女孩子,或许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