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岁月丰富多彩:求学如登山不怕挫折
求学如登山 逐个险峰征服
就像李秀华所说的那样:人生遇到点挫折、走些弯路没关系,但是必须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确定后就勇往直前追求。
2013年7月,李秀华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技与技术研究生院顺利毕业,他说自己当初本科也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的,读的也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本科毕业之后以优异成绩顺利报送到研究生,就这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度过了整整六年。
遇点挫折走些弯路没关系
“在同一个地方待了六年,六年不短,对我而言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 李秀华说,“人生在于经历,在哈尔滨度过了六年之后,很想去其他国家看看。我们做学术的不能闭门造车,要和其他地区的学者交流。 ”
怀着想要改变现状、体验不同学术环境、接触不同人文气息的心态,李秀华申请了卑诗大学(UBC)工程学院的博士项目,成为博士生。
2013年12月, 李秀华第一次来到温哥华。原以为和其他博士生一样,每天生活从实验室到寝室两点一线之间来回,可外表文静秀气的李秀华巧妙实践劳逸结合,业余时间爱上登山和野营。
他加入了户外运动小组,组织者每个周末都安排爬山活动。初来加拿大的第一个学期里,他的足迹遍及温哥华、史戈米殊和威斯勒。
“我几乎第一个学期每星期都去徒步旅行,路程平均20公里,最长40公里左右的路程,从早上七八点一直爬到晚上七八点,每个周末至少十小时的运动量。就算是1,800米的高峰,我和我的朋友都能够坚持爬上去。 ”
刘秀华回忆,有次爬雪山到达中峰的时候,因为山路几乎垂直,攀爬异常艰难,他手脚并用非常狼狈的向上爬了一段。稍作休息之后,继续赶路准备攻克下一个险峰。
在李秀华的眼里,求学过程和登山有异曲同工之处,每次解题过程就如同征服一座险峰。只要生命没有停止,迈向知识巅峰的路也不应该停歇。
“读书犹如登山,越往上爬难度越大,但是自己的学识会越高,思考问题方式会越深刻。唯一不同的是,学术之路没有终点。 ”
谈到2014年8月他从雪山顶上直接用屁股滑下来,屁股磨破一大块皮的惊险经历,不禁腼腆地笑了:“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威斯勒爬山。攀登到山顶的时候,我想赶紧下山,直接坐在雪山上滑下来,当时还有很多未融化的冰刺,抵山脚的时候发现屁股被风吹的火辣辣的疼,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检查,发现自己的屁股上少了一大块皮。 ”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坐立难安。七天之后伤口刚愈合的他,“好了伤疤忘了疼”,立刻加入野营活动。
“后来这一个星期我们这一行人去了温哥华附近一个荒岛,每个人都背负几乎22公斤重的行李。在路过河流的时候,大家跳进河流洗个澡,累的时候分享带来的食物,就这样过了七天。 ”
这趟风餐露宿的机会,让李秀华感受到了大自然力量。追忆当时走过的路,征服过的山,他说对于大自然,他是由衷敬畏。
“面对大自然,常觉得自己只是个匆匆的过客。爬山不仅仅是征服的过程,也是在大自然中治愈自己心灵的过程。 ”
选择做学术就耐得住寂寞
在如今中国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些人会觉得攻读博士浪费青春,失去了下海赚钱机会。所以选择读博士的学子,往往被称为“口袋比脸还干净”的书生。
李秀华以前在国内的朋友都忙着谈婚论嫁,建立家庭,还有一些老同学的孩子都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
看着国内的一些朋友纷纷拉开人生的新篇章,李秀华表示,从未后悔过当初留学的决定;对于还有一年半就完成学业,他强调用珍惜的心态学习着。
李秀华说:“一旦决定了,立下目标,就要狠下心去钻研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既然选择做学术,就要耐得住寂寞。 ”
在异国求学过程中,李秀华渐渐养成了抗压能力,无论遇到任何烦恼,他都会先静下心来梳理难题,然后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的李秀华对于未来充满着信心,还有一年半的修读时间,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可以为学术界带来贡献。他说:“在哪里生活终究是一样的,适应能力强的人在哪里都总能处之泰然。如果我现在能把生活学业都照顾得井井有条,我以后无论身处何方,同样可以把日子过好。 ”
外婆烧的回锅肉最香
李秀华回忆2015年还在实验室忙碌的时候,突收到外婆去世消息。 “当时拿着手机,张了张嘴,我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哽咽了。 ”
童年时,总是光着脚丫往泥巴地里跑,外婆笑着擦干脚上的泥巴;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奇思妙想,外婆笑着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外婆烧的回锅肉最香,离家远隔几里都能闻着菜香找到回家的路……但因为博士课程项目截止日期马上临近了,他不得不强忍着悲痛,赶着实验进度,亲人离世却不能再见最后一面,让人肝肠寸断。
记者和李秀华初次见面地方,是卑诗大学校园旁的烂船湾天体海滩,当时落日染红周围的云彩,和地平线交融成一线。等到金色的夕阳缓慢的划过海平面,消逝在地平线尽头,海滩边的人们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李秀华笑了。
【加拿大都市网】图文:本报实习记者 沉雯洁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