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无法适应的45件小事:原来是我太慢、太礼貌、太娇气
From 别处World
微信号:else-world
微信号:else-world
人类生活的 scale 在越变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曾有过「移居海外」的经历。然而,当我们结束浪游、回到国内时,却往往惊异地发现,自己变成了故乡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不适与尴尬的体验被称作 reverse culture shock(逆向文化休克),它可能会被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细节触发,猛然折射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我们整理了 45 件「回国后无法适应的小事」,相信总有几条戳中同是浪游者的你。
01 @AlexanderYin
洗手间里没有手纸和喷涂消毒液!
02 @fiona
02 @fiona
超市不能 self checkout.
03 @Leo
03 @Leo
进出为别人把门。
04 @毛毛
04 @毛毛
每次打喷嚏,没有人 bless you.
05 @小希
05 @小希
会习惯性直接喝自来水。
06 @这个大头白
常用词语,比如「打扰了」、「借过一下」、「抱歉」之类的,外语发音比中文更顺口的词经常冒出来,然后再赶紧改口。
07 @李子
06 @这个大头白
常用词语,比如「打扰了」、「借过一下」、「抱歉」之类的,外语发音比中文更顺口的词经常冒出来,然后再赶紧改口。
07 @李子
被别人撞到,也会说 sorry。
08 @一枚桃子
吃东西买单,我说刷卡,人家问我要支付宝,买周黑鸭给零钱,人家问我要支付宝,出去玩和朋友AA,人家问我要支付宝,顿觉社会主义天朝真是无比高大上…下了一堆应用,感觉自己终于是个城里人了。
09 @小把戏
08 @一枚桃子
吃东西买单,我说刷卡,人家问我要支付宝,买周黑鸭给零钱,人家问我要支付宝,出去玩和朋友AA,人家问我要支付宝,顿觉社会主义天朝真是无比高大上…下了一堆应用,感觉自己终于是个城里人了。
09 @小把戏
土澳过马路是要摁路边的一个按钮的,放假回上海,一直找那个按钮哈哈哈哈。
10 @这个大头白
10 @这个大头白
1 楼,没有 0 楼。刚回国那会儿每次别人和我说楼层都要楞一下。
11 @正筠
当我揪下盆栽的叶子塞到嘴里,看着大家的惊讶脸说,这是罗勒啊,突然有了点洋气的感觉。
12@这个大头白
路边小吃,什么烙面皮啊胡辣汤啊鸡蛋灌饼啊烤肉啦馋的爆炸,忍了三个月觉得应该没问题了,冲出去吃了个凉皮结果还是拉肚子,在国外养的娇气的肠胃和国内的小伙伴相比就是个战五渣。
13 @王卉
11 @正筠
当我揪下盆栽的叶子塞到嘴里,看着大家的惊讶脸说,这是罗勒啊,突然有了点洋气的感觉。
12@这个大头白
路边小吃,什么烙面皮啊胡辣汤啊鸡蛋灌饼啊烤肉啦馋的爆炸,忍了三个月觉得应该没问题了,冲出去吃了个凉皮结果还是拉肚子,在国外养的娇气的肠胃和国内的小伙伴相比就是个战五渣。
13 @王卉
在韩国,在外面手机、电脑、包包放着去做事没关系,绝对绝对不会丢。国内不可以。
14 @喵呜呜
从刚回来到现在为止已经几年了还不能适应的一件事是声音,公共场合以及家门外的各种噪音。感觉自己在那种安静的环境中呆了几年后,对生活噪音的敏感度和不适应程度提高数倍……
15 @Claudia
我家乡空气污染全国数一数二,回国时因为空气不好不愿意出门,被说「怎么就你娇气」。
16 @Amstel
大局域网,去银行开户被嘲笑没有 QQ 邮箱,这是一个用互联网的被用局域网的嘲笑的世道。
17 @君
14 @喵呜呜
从刚回来到现在为止已经几年了还不能适应的一件事是声音,公共场合以及家门外的各种噪音。感觉自己在那种安静的环境中呆了几年后,对生活噪音的敏感度和不适应程度提高数倍……
15 @Claudia
我家乡空气污染全国数一数二,回国时因为空气不好不愿意出门,被说「怎么就你娇气」。
16 @Amstel
大局域网,去银行开户被嘲笑没有 QQ 邮箱,这是一个用互联网的被用局域网的嘲笑的世道。
17 @君
特别抗拒煽情的新闻类节目。
18@奶啾
可能最不适的体验发生在刚刚到达国内的那一段时间。欧美国家的公共无线网络大都通过电子邮件、IP 地址登录,很多甚至打一个勾就可以连上。但是回了国内,所有的网,都要手机号,输入验证码。通常情况下,国外的手机号是用不了的。所以,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办好国内手机卡的「海龟」们,就很难连上网络了。
19@GUZIZI
18@奶啾
可能最不适的体验发生在刚刚到达国内的那一段时间。欧美国家的公共无线网络大都通过电子邮件、IP 地址登录,很多甚至打一个勾就可以连上。但是回了国内,所有的网,都要手机号,输入验证码。通常情况下,国外的手机号是用不了的。所以,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办好国内手机卡的「海龟」们,就很难连上网络了。
19@GUZIZI
没有母婴室,室内室外到处是烟味,只想抱着孩子逃离…
20 @秦大米
20 @秦大米
很多人在各种公共场合吸烟,尤其是空调房间,感觉特别不适。
21 @Amanda
21 @Amanda
每次开车礼让行人时,都被后车按喇叭催促,每次行人都迟疑不走,弄得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22 @兔子
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很井井有条,尤其是上下楼梯和换乘地铁,大家都自觉地靠左边走。即使右侧没人,也不会横冲直撞。从日本回来以后,在北京换乘地铁靠右侧行走,却还被扑面而来的人群撞个满怀。
23 @王卉
韩国的照顾专坐,即使没老弱病残孕坐,我们也不可以坐,不然别人会觉得你很过分的。
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很井井有条,尤其是上下楼梯和换乘地铁,大家都自觉地靠左边走。即使右侧没人,也不会横冲直撞。从日本回来以后,在北京换乘地铁靠右侧行走,却还被扑面而来的人群撞个满怀。
23 @王卉
韩国的照顾专坐,即使没老弱病残孕坐,我们也不可以坐,不然别人会觉得你很过分的。
24 @GUZIZI
排队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总喜欢留出一段距离,立马杀出一票人挤在你面前,别人的速度永远在争分夺秒,而我像一只蜗牛傻眼旁观。
25 @猩猩
另外一个排队的问题就是后面的人会不停地蹭你推你跟你肉体接触,每次我都会吼一声不要推不要碰到我。实在是受不了。
26 @Janice
回广州和妈妈坐地铁,出于礼貌让了一群人先上,结果门差不多要关了我还在门外站着,我妈伸出手把我拉了上去然后骂了我一顿。
27 @乔伊斯
排队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总喜欢留出一段距离,立马杀出一票人挤在你面前,别人的速度永远在争分夺秒,而我像一只蜗牛傻眼旁观。
25 @猩猩
另外一个排队的问题就是后面的人会不停地蹭你推你跟你肉体接触,每次我都会吼一声不要推不要碰到我。实在是受不了。
26 @Janice
回广州和妈妈坐地铁,出于礼貌让了一群人先上,结果门差不多要关了我还在门外站着,我妈伸出手把我拉了上去然后骂了我一顿。
27 @乔伊斯
很多人公然在地铁上吃韭菜包子,而且还大吃特吃。
28 @虾
在墨西哥,每天的生活热情洋溢。不管认不认识,相互之间都会微笑点头说声hola,好朋友会跑过来拥抱亲吻。回国之后,在人人冷漠脸的地铁上,还是忍不住扬着一脸收不住的傻笑:)
29 @我以为我没变
28 @虾
在墨西哥,每天的生活热情洋溢。不管认不认识,相互之间都会微笑点头说声hola,好朋友会跑过来拥抱亲吻。回国之后,在人人冷漠脸的地铁上,还是忍不住扬着一脸收不住的傻笑:)
29 @我以为我没变
擦肩而过时下意识地给对方一个微笑,收获一个瞪眼。
30 @君
盯着人家眼睛说话,真的不是别有用心...
31 @moen
31 @moen
回国的时候,海关一脸吃屎的表情让我「回国真好」的感觉荡然无存。
32@Brent
有一次回国,因为有家人生日,所以去了一家连锁面包蛋糕店。进店后,我看上了一款生日蛋糕。然后问店员:「请问这款蛋糕多少钱?」谁知道店员头也不抬冷冷地说:「说名字。」我完全被这种服务态度震惊了,感觉像是顾客在求商家把蛋糕卖给自己的样子。
33 @大象河马妈妈
1998 年从温哥华回到国内,当时银行根本没有取号机,所有人全部挤在银行窗口,看谁的胳膊长,能够把单子伸进狭小的窗口,只要漫不经心的柜员接过了你的单子,无论你身子底下压了几个人,你都是第一个可以办理业务的人。 这种场面我适应了好几周,才有勇气冲进人群,左手扒着人群,右手伸着单子,嘴里还得喊着,「姐姐,这是我的单子.......」 哎,每次从银行出来都被自己刚才的无耻忏悔一下,可是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真的无法生存呀.......
34 @一只大学生
过完交流年,回来继续读高中。高中老师对我吼叫的时候我感觉完全无法理解。老师怎么能在公开场合气急败坏呢?怎么能对着一群学生大吼呢?然而我的同学只觉得我很奇怪。
35 @石头
在慢节奏的西班牙生活了六年多,现在回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不适应。跟以前的老朋友出来吃饭,周围的人全部在聊房子和钱,朋友呢吃饭都在看手机。很少有人在静下心来沟通和交流。
36 @正筠
在荷兰,表达爱意和感谢会真诚地说出来,「感谢你带我来这么棒的林区野营」、「我特别开心」,甚至是「你对我很重要」等等。然而在国内,当我这么说,大家会惊诧甚至不好意思,太见外了,不至于吧之类的。
37 @Claudia
问对方「喜欢不喜欢」 (比如工作、饮食、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在国外是很正常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发表意见,但是在国内收到的回答经常是「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就那样呗」。
38@Carrie
大家特别是亲戚或者家人会随意评论你的身材/相貌,没有觉得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39 @石头
逼婚……不用解释了……
40 @正筠
过去我认为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结果,而家庭子女和岁月静好就是美满的婚姻的形态。可荷兰告诉我,并不,婚姻是两个人都想进入的一种生活状态,你们彼此扶持,陪伴,相互信任并给对方带来愉悦,除了主观意愿,和年龄社会之类的其他无关!更没有见父母定终身一说,这是你自己的事。
41 @Tian
我从小住到大的旧居已经租出去,不能睡熟悉的床住熟悉的屋子,加上日新月异的城市,总觉得回家也不过是另一种旅游。
42 @李杭蔚
在非洲度过无数个停电的夜晚,甚至出现过全国停电的情况。有几次主持完活动回家,黑灯瞎火又停水,不知道该怎么卸妆才好。漫长的限电日子里,我养成了九点之前睡觉的习惯。当回国的飞机在深夜即将降临广州的时候,我俯瞰整座城市,灯火通明,充满希望,觉得自己终于回到现代社会了。然而下了飞机后,尽管曾在北京和伦敦生活过,但看到无数高楼大厦、钢筋丛林,我觉得手足无措,这种无所适从又孤独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43 @Lei
身边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基本都是围绕着挣钱、结婚、生孩子,基本上,他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固定,很多人也在抱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但是不去做任何改变,这与自己在国外的同龄人圈子情况大不相同──在欧洲,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完全独立,享受自由,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追求着梦想。同样,人生还充满很大变数。
44 @李子
对于我们这样的「海外党」来说,哪里才是归属?哪里都不是了吧。我们和「所在地」不同,和「所归地」竟也如此不同。那些曾经在脑海中关于「异乡」和「家乡」的想象,实际上已经错位了。 家乡不再是以前那个家乡,变化得让人眩目,让人找不到方向;即使家乡没变,我们脑中关于家乡的想象,也经过了无数次的过滤,成为了我们所「记得」的那个模样。而我们认为的「异乡」,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坏的,或许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定义好与坏,但改变确实是真实的。 或许,就是「浪游」二字真正的含义吧。再也没有了「异乡」和「家乡」的区别。整个世界,是家乡,也是异乡。
45 @走来走去的F小姐
从「文化休克」到「逆文化休克」,仿佛是从一种「不合时宜」踏进了另一种「不合时宜」。你很难再从物理意义上邻近的人群中找到一个高度认同的「圈子」了,事实上,你开始慢慢地不属于任何「圈子」。 有移居和流动经验的人关注的事物往往「有点奇怪」,因为那不再是被一时一地所限的小情绪,而是更多更宏大的、更普世的困惑。你发现自己想要从一个抽离的角度去侧写你经过的时代与世界,想要看穿此时此刻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庸碌生活的那个「模板」,甚至在某些瞬间,你认为自己应该冲破这种模板。 这些躁动与梦想,即使不被周遭的人理解,却仍然值得拥有一个支点。在那些你觉得「不合群」的瞬间,找回这个支点,就可以重新撑起你的信念。
即使各自在别处,我们仍然可以共享孤独。
32@Brent
有一次回国,因为有家人生日,所以去了一家连锁面包蛋糕店。进店后,我看上了一款生日蛋糕。然后问店员:「请问这款蛋糕多少钱?」谁知道店员头也不抬冷冷地说:「说名字。」我完全被这种服务态度震惊了,感觉像是顾客在求商家把蛋糕卖给自己的样子。
33 @大象河马妈妈
1998 年从温哥华回到国内,当时银行根本没有取号机,所有人全部挤在银行窗口,看谁的胳膊长,能够把单子伸进狭小的窗口,只要漫不经心的柜员接过了你的单子,无论你身子底下压了几个人,你都是第一个可以办理业务的人。 这种场面我适应了好几周,才有勇气冲进人群,左手扒着人群,右手伸着单子,嘴里还得喊着,「姐姐,这是我的单子.......」 哎,每次从银行出来都被自己刚才的无耻忏悔一下,可是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真的无法生存呀.......
34 @一只大学生
过完交流年,回来继续读高中。高中老师对我吼叫的时候我感觉完全无法理解。老师怎么能在公开场合气急败坏呢?怎么能对着一群学生大吼呢?然而我的同学只觉得我很奇怪。
35 @石头
在慢节奏的西班牙生活了六年多,现在回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不适应。跟以前的老朋友出来吃饭,周围的人全部在聊房子和钱,朋友呢吃饭都在看手机。很少有人在静下心来沟通和交流。
36 @正筠
在荷兰,表达爱意和感谢会真诚地说出来,「感谢你带我来这么棒的林区野营」、「我特别开心」,甚至是「你对我很重要」等等。然而在国内,当我这么说,大家会惊诧甚至不好意思,太见外了,不至于吧之类的。
37 @Claudia
问对方「喜欢不喜欢」 (比如工作、饮食、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在国外是很正常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发表意见,但是在国内收到的回答经常是「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就那样呗」。
38@Carrie
大家特别是亲戚或者家人会随意评论你的身材/相貌,没有觉得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39 @石头
逼婚……不用解释了……
40 @正筠
过去我认为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结果,而家庭子女和岁月静好就是美满的婚姻的形态。可荷兰告诉我,并不,婚姻是两个人都想进入的一种生活状态,你们彼此扶持,陪伴,相互信任并给对方带来愉悦,除了主观意愿,和年龄社会之类的其他无关!更没有见父母定终身一说,这是你自己的事。
41 @Tian
我从小住到大的旧居已经租出去,不能睡熟悉的床住熟悉的屋子,加上日新月异的城市,总觉得回家也不过是另一种旅游。
42 @李杭蔚
在非洲度过无数个停电的夜晚,甚至出现过全国停电的情况。有几次主持完活动回家,黑灯瞎火又停水,不知道该怎么卸妆才好。漫长的限电日子里,我养成了九点之前睡觉的习惯。当回国的飞机在深夜即将降临广州的时候,我俯瞰整座城市,灯火通明,充满希望,觉得自己终于回到现代社会了。然而下了飞机后,尽管曾在北京和伦敦生活过,但看到无数高楼大厦、钢筋丛林,我觉得手足无措,这种无所适从又孤独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43 @Lei
身边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基本都是围绕着挣钱、结婚、生孩子,基本上,他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固定,很多人也在抱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但是不去做任何改变,这与自己在国外的同龄人圈子情况大不相同──在欧洲,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完全独立,享受自由,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追求着梦想。同样,人生还充满很大变数。
44 @李子
对于我们这样的「海外党」来说,哪里才是归属?哪里都不是了吧。我们和「所在地」不同,和「所归地」竟也如此不同。那些曾经在脑海中关于「异乡」和「家乡」的想象,实际上已经错位了。 家乡不再是以前那个家乡,变化得让人眩目,让人找不到方向;即使家乡没变,我们脑中关于家乡的想象,也经过了无数次的过滤,成为了我们所「记得」的那个模样。而我们认为的「异乡」,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坏的,或许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定义好与坏,但改变确实是真实的。 或许,就是「浪游」二字真正的含义吧。再也没有了「异乡」和「家乡」的区别。整个世界,是家乡,也是异乡。
45 @走来走去的F小姐
从「文化休克」到「逆文化休克」,仿佛是从一种「不合时宜」踏进了另一种「不合时宜」。你很难再从物理意义上邻近的人群中找到一个高度认同的「圈子」了,事实上,你开始慢慢地不属于任何「圈子」。 有移居和流动经验的人关注的事物往往「有点奇怪」,因为那不再是被一时一地所限的小情绪,而是更多更宏大的、更普世的困惑。你发现自己想要从一个抽离的角度去侧写你经过的时代与世界,想要看穿此时此刻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庸碌生活的那个「模板」,甚至在某些瞬间,你认为自己应该冲破这种模板。 这些躁动与梦想,即使不被周遭的人理解,却仍然值得拥有一个支点。在那些你觉得「不合群」的瞬间,找回这个支点,就可以重新撑起你的信念。
即使各自在别处,我们仍然可以共享孤独。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