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就是把自己往死里夸?盘点留学申请的6大误区

不管你是计划留学美国,英国,还是加拿大,不管你是申请高中,还是大学,你都绕不过推荐信这项共性材料。目前正值申请季的你,推荐信准备的怎么样?已经完成第一轮美本EA/ED申请的你,回头看看你的推荐信,有没有什么漏洞?你是否觉得推荐信没有那么重要,既然都长得差不多,老师不给写,自己夸夸其谈就行了呢?来来来,看看下面这些坑,你有没有掉里面。

误区一:过分夸大事实。

中国人写的推荐信往往在招生官眼里会打折扣,就是因为夸大其词。我开头提到的这份让人掉眼球的推荐信,不是来自于学生,而是一个主任级别的老师哦。可见这个误区有多么的根深蒂固,更不用提那些靠自己发挥的学生了。既然你的数学方面天赋秉异,每次考试全班第一,你的SAT数学离满分还差很远?既然你聪明绝顶,各方面都是数一数二,如此优秀,还来留学干吗?推荐信的目的是呈现申请人多方面的表现,佐证申请人的优势和亮点,但不是夸夸其谈。我们建议推荐信的论调是积极的,但也要和实际相结合,不然,你的GPA,标化成绩分分钟打脸。
 
5599efea24a06.jpg

误区二:缺乏事实支撑。

想想我小学中学那会,学期报告上,老师的评论部分读起来跟政府的外交辞令一样,尽是些官腔的评语,鲜有描述与我相关的事例和场景。其实不怪老师,这就是Chinese style,但问题是老美不吃这一套啊。一封好的推荐信是申请者自我营销战略里至关重要的部分,能够通过列举真实的,具有启发性的事例或者描述申请人在某方面具备的潜力和特长,与其余申请材料配合,进而支撑整个申请定位。使申请人在众多与自己条件相当,甚至比自己条件更优秀的申请群体中脱颖而出。但要注意,单单靠一封好的推荐信,很难达到被美国优秀大学录取的目的,推荐信讲究的是“与其余申请材料的呼应和配合”。

误区三:找不熟悉的牛人作推荐。

推荐人必须要熟悉你的学习或者工作。推荐人的身份要合理,班主任,任课老师,系主任,课外活动见证人,教练,实习领导,工作上司等等都可选。不要去找一些莫名其妙的社会名流,国外亲戚,或者根本不认识你的校领导。头衔再高,跟你没什么关系,对你一无所知,编出来的东西一点可信度都没有。当然,如果确实是存在对你的成长或者学业工作有一定了解的大牛,强烈建议拿下这个推荐人。毕竟,在当今中国人的推荐信含金量大打折扣的大环境下,这些大牛的推荐信可信度更高一点。
 
Screen-Shot-2016-01-27-at-12.11_.22-PM-750x300_.png

误区四:内容雷同。

有些国际学校,一届上百学生只有一个升学顾问即counselor。有些counselor甚至没办法从学生堆里把你的脸认出来。可想而知,你的推荐内容怎么可能有个人特色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们要提前做准备,比如提前一年去找counselor聊一聊申请的规划,保持密切的沟通,让他知道你除成绩以外的表现,争取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不仅是counselor,其他任课老师也一样。

误区五:跟推荐人预约太晚。

曾经有个学生申请要递交了,才告诉我说数学老师已经被约满了,拒绝给他写推荐信。这个学生可是申请数学专业的,缺了这封推荐信,哪个学校会录取?后来,这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数学老师,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抽出时间给他补了一封推荐信。前车之鉴,大家一定提前至少三个月就跟推荐人预约好。并且,保持联系,保持联系,保持联系。有个学生就哭着告诉我,明明提前一年就说了的,可是老师压根不记得有这么回事。
 
shutterstock_229396330_600.jpg

误区六:三封推荐信语调和表达相似。

大多数大陆学生的推荐信是自己和中介共同完成的,这确实是很无奈的一个现状。如果遇到不够专业的文案老师,可能一两个小时就给你写出三封推荐信了。你乍一看似乎没问题,但再仔细看看,称谓是否都是Dear admission office?字体是否都一样?这样的推荐信提交过去,估计招生官扫一眼就懒得看了,毫无加分。所以,三封推荐信的语调,表达,格式,内容都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班主任可以评价你在学业以外的表现,而任课老师的侧重点是你在该科目的学习表现。
 
 
c5f0001725bbc8bc94b.jpg

 
(来源:华联留学,作者:王静老师)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