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校园成大麻重灾区,留学生如何远离大麻?
中国留学生命丧大麻交易
第一枪击中了他的背部,正当他转身逃跑时,第二枪击中了他的右胸。
2016年9月底,一个周五中午,袁晓鹏开车来到纽约州雪城市东部一个荒凉的居民区。这名23岁的雪城大学中国男生的车上装着四磅(1.8公斤)大麻。作为一个刚入行3个月左右的新手,那天,他要卖掉一半的大麻。然而,买家并没有像事先约好的那样带着现金,反而带了一把手枪。之后,附近居民听到了几声枪响。
如今,袁晓鹏已离开这个世界一年多,但关于该案的疑云仍然盘踞在许多留学生和家长心头。《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中国留学生因何命丧大麻交易》一文,文中写道:“这个人缘极好、积极阳光、孝顺家人的中国学生,是怎么陷入非法大麻交易中的呢?他的经历,体现了每年几十万赴美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可能遇到的错综复杂的机遇、诱惑和陷阱。”
自上世纪70年代荷兰首先放开大麻合法化以来,大麻这种与摇头丸和冰毒并列的毒品就席卷了西方世界,在本就毒品泛滥的美国更是成灾。吸食大麻被洗白成了“自由”的风向标,政客和商人也出于各自的利益极力支持大麻解禁。目前美国已经有26个州实现医用大麻合法化,5个州甚至允许售卖娱乐性大麻。在加拿大,自由党政府计划在2018年7月1日之前实现国家层面的大麻合法化。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吸食大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吸烟者。由于价格相对低廉、获取容易,大麻成为最受学生“青睐”的毒品,美国社会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很多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也难怪,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年轻时吸过大麻,还表示“吸大麻并不比喝酒更危险”,他的女儿玛丽亚在刚满18岁时就被拍到在音乐节上抽大麻。
在美国,校园是大麻等毒品的重灾区
一位毕业于美国巴纳德文理学院、现在纽约工作的北京女孩对笔者表示,“不少美国人认为,‘没吸过大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美国校园尤其是公立校园,是大麻等毒品的重灾区。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留学目的地国,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16/17学年,就读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国学生人数多达35万人,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2.5%,这还不包括与日俱增的中学留学生。数量如此众多的留学生难免遭到毒品的侵袭,相关新闻屡见报端。如,2014年6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22岁中国留学生张新悦被发现在出租公寓内死亡,死因是吸毒过量。
笔者在与身边的留学生同学交流后了解到,虽然美国学生吸食大麻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总体而言,中国留学生对此还是颇为避讳的,这多少得益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熏陶和国人的上进心。“华人圈子里几乎没有人宣扬自己抽大麻,”在加州旧金山市工作的北京女孩小李对笔者说,“可能有人出于好奇尝试过,但他们都不会说。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正在哈佛大学交换学习的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孙博士对笔者表示,“多数中国人和那些圈子比较远,人以群分嘛。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实验室。”孙博士表示,他曾在室友“出于好意”的劝说下尝试过大麻卷烟,但仅有一次。他的同学中有人抱怨外国室友在宿舍吸大麻,但没听说过有中国人上瘾。
留学生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接受笔者采访的留学生们表示,对美国愈演愈烈的“大麻热”要提高警惕,洁身自好。以下是几点建议。
第一,守住底线。留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往往忍不住想放飞自我。切记,体验一把夜店里的重金属摇滚是可以的,那些装满大麻浓缩液的水烟可千万要离得远远的,不要害怕因此冷落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即使他们说这是合法的也不行。
第二,保持警惕。如果你想融入美国文化,就必须参加派对。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嗨过头。美国社交场合有一条不成文的劝诫:不要碰陌生人递给你的食物。即使没人有意给你下毒,你也不知道哪位老兄会买来加了大麻的啤酒或者蛋糕。此外,“笑气”、“鼻吸巧克力”等稀奇古怪的玩意也要远离。
第三,寻找排解压力的正确方式。在美国,一些精英私校的富人孩子也会抽大麻,理由冠冕堂皇:寻找灵感,使大脑保持清醒,以应对考试周。压力大能成为吸毒的借口吗?根据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调查,在北美,文科生吸食大麻的比例明显靠前,最高的要数哲学系,达到惊人的57%,经济、国际关系、政治学、设计、新闻等专业的学生吸大麻的比例都超过50%。
第四,同某些圈子保持距离,不要为了追求认同而接过别人递来的大麻卷烟。同“兄弟会”保持距离,慎重选择室友。如果隔壁屋里传出大麻烟的味道,立即“断舍离”吧。
第五,在该低调的时候低调。高调炫富不论在哪里都是愚行,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在不少美国人眼里,中国留学生简直就是会走路的钱包。“不差钱”的结果就是,毒贩们可能不请自来,如果你再交几个损友,那就很危险了。
第六,做好防范。家长们在出国前就该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让他们对常见毒品的样子和出售方式有所了解,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娱乐用品”。不要害怕这种科普,这就像疫苗的抗体一样:现在让孩子知道,总比他们在国外被人忽悠着尝试之后再知道要好。
第七,保持真正的沟通。很多时候孩子是报喜不报忧的,甚至会搞出“双重人格”:在家长面前是百依百顺的乖孩子,放下电话就拿起大麻烟。要避免这种情况,家长们甚至要比孩子在国内时更加费心。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盯紧孩子的钱。多少学习一点美国国会紧盯白宫的劲头儿,密切关注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不能一味相信他们的说辞。
摘自:青年参考
第一枪击中了他的背部,正当他转身逃跑时,第二枪击中了他的右胸。
2016年9月底,一个周五中午,袁晓鹏开车来到纽约州雪城市东部一个荒凉的居民区。这名23岁的雪城大学中国男生的车上装着四磅(1.8公斤)大麻。作为一个刚入行3个月左右的新手,那天,他要卖掉一半的大麻。然而,买家并没有像事先约好的那样带着现金,反而带了一把手枪。之后,附近居民听到了几声枪响。
如今,袁晓鹏已离开这个世界一年多,但关于该案的疑云仍然盘踞在许多留学生和家长心头。《纽约时报》日前发表《中国留学生因何命丧大麻交易》一文,文中写道:“这个人缘极好、积极阳光、孝顺家人的中国学生,是怎么陷入非法大麻交易中的呢?他的经历,体现了每年几十万赴美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可能遇到的错综复杂的机遇、诱惑和陷阱。”
自上世纪70年代荷兰首先放开大麻合法化以来,大麻这种与摇头丸和冰毒并列的毒品就席卷了西方世界,在本就毒品泛滥的美国更是成灾。吸食大麻被洗白成了“自由”的风向标,政客和商人也出于各自的利益极力支持大麻解禁。目前美国已经有26个州实现医用大麻合法化,5个州甚至允许售卖娱乐性大麻。在加拿大,自由党政府计划在2018年7月1日之前实现国家层面的大麻合法化。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吸食大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吸烟者。由于价格相对低廉、获取容易,大麻成为最受学生“青睐”的毒品,美国社会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很多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也难怪,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年轻时吸过大麻,还表示“吸大麻并不比喝酒更危险”,他的女儿玛丽亚在刚满18岁时就被拍到在音乐节上抽大麻。
在美国,校园是大麻等毒品的重灾区
一位毕业于美国巴纳德文理学院、现在纽约工作的北京女孩对笔者表示,“不少美国人认为,‘没吸过大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美国校园尤其是公立校园,是大麻等毒品的重灾区。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留学目的地国,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16/17学年,就读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中国学生人数多达35万人,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2.5%,这还不包括与日俱增的中学留学生。数量如此众多的留学生难免遭到毒品的侵袭,相关新闻屡见报端。如,2014年6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22岁中国留学生张新悦被发现在出租公寓内死亡,死因是吸毒过量。
笔者在与身边的留学生同学交流后了解到,虽然美国学生吸食大麻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总体而言,中国留学生对此还是颇为避讳的,这多少得益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熏陶和国人的上进心。“华人圈子里几乎没有人宣扬自己抽大麻,”在加州旧金山市工作的北京女孩小李对笔者说,“可能有人出于好奇尝试过,但他们都不会说。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正在哈佛大学交换学习的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孙博士对笔者表示,“多数中国人和那些圈子比较远,人以群分嘛。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实验室。”孙博士表示,他曾在室友“出于好意”的劝说下尝试过大麻卷烟,但仅有一次。他的同学中有人抱怨外国室友在宿舍吸大麻,但没听说过有中国人上瘾。
留学生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接受笔者采访的留学生们表示,对美国愈演愈烈的“大麻热”要提高警惕,洁身自好。以下是几点建议。
第一,守住底线。留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往往忍不住想放飞自我。切记,体验一把夜店里的重金属摇滚是可以的,那些装满大麻浓缩液的水烟可千万要离得远远的,不要害怕因此冷落了热情的美国朋友,即使他们说这是合法的也不行。
第二,保持警惕。如果你想融入美国文化,就必须参加派对。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嗨过头。美国社交场合有一条不成文的劝诫:不要碰陌生人递给你的食物。即使没人有意给你下毒,你也不知道哪位老兄会买来加了大麻的啤酒或者蛋糕。此外,“笑气”、“鼻吸巧克力”等稀奇古怪的玩意也要远离。
第三,寻找排解压力的正确方式。在美国,一些精英私校的富人孩子也会抽大麻,理由冠冕堂皇:寻找灵感,使大脑保持清醒,以应对考试周。压力大能成为吸毒的借口吗?根据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调查,在北美,文科生吸食大麻的比例明显靠前,最高的要数哲学系,达到惊人的57%,经济、国际关系、政治学、设计、新闻等专业的学生吸大麻的比例都超过50%。
第四,同某些圈子保持距离,不要为了追求认同而接过别人递来的大麻卷烟。同“兄弟会”保持距离,慎重选择室友。如果隔壁屋里传出大麻烟的味道,立即“断舍离”吧。
第五,在该低调的时候低调。高调炫富不论在哪里都是愚行,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在不少美国人眼里,中国留学生简直就是会走路的钱包。“不差钱”的结果就是,毒贩们可能不请自来,如果你再交几个损友,那就很危险了。
第六,做好防范。家长们在出国前就该给孩子打好“预防针”,让他们对常见毒品的样子和出售方式有所了解,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娱乐用品”。不要害怕这种科普,这就像疫苗的抗体一样:现在让孩子知道,总比他们在国外被人忽悠着尝试之后再知道要好。
第七,保持真正的沟通。很多时候孩子是报喜不报忧的,甚至会搞出“双重人格”:在家长面前是百依百顺的乖孩子,放下电话就拿起大麻烟。要避免这种情况,家长们甚至要比孩子在国内时更加费心。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盯紧孩子的钱。多少学习一点美国国会紧盯白宫的劲头儿,密切关注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不能一味相信他们的说辞。
摘自:青年参考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