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具备这3项能力,留学生活会更容易成功

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留学生活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回答。但若从教授们的角度出发,或许更有权威性。
 
0_(50).jpg

 
不久前,美国知名的35位教授受邀回答了两个问题。

1、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

2、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这35位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大学,教授课程涉及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

他们的回答,可以说能够代表美国教授的普遍看法。这是权威性所在。
 
综合教授们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都提到了3个能力。英雄所见略同,这也是权威性所在。
 
0_(51).jpg


能力一,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中国学生,给教授们的印象实在是太乖巧了,格外的安静,几乎所有教授都在问卷中抱怨“中国学生不爱说话”的烦恼。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

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
 
0_(52).jpg

 
伯克利大学教授: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

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中国学生为什么不爱说话?

据同学们的解释,原因大致有三个。

1、个性原因。天生含蓄、寡言,这跟低调还不一样。就是不爱说话,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
 
0_(53).jpg

 
2、不敢说。往往有两种心理作祟。一是跟别人的意见不一样,担心得罪人;二是说错了,觉得丢脸。

3、中国式教育。父母从小告诫我们,什么事情想清楚了再说,切忌枪打出头鸟。

教授们建议: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

能力二、良好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这不光是中国学生觉得难,几乎所有学生都是这么想的。尤其是在写学术文章的时候,难上加难。
 
0_(54).jpg

 
西北大学教授: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

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中国学生写作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

据同学们解释,原因大致有3个:

1、省时省力。重复,往往是最省力,省脑的。有时候真的没有时间,有时候是偷懒。
 
0_(55).jpg

 
2、没有写过。在本科的时候,没怎么写过这样的东西,老师也没教过该如何写学术的文章。

3、阅读量太少。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根本读不完。

教授们建议:写作,不仅仅是写作。它需要阅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

同时,写作还需要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能力三、发现问题思考的能力

国外的课堂之所以开放自由,不是在于形式,而在于思考。教授们最爱听到的,往往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不同的意见。
 
0_(56).jpg

 
斯坦福大学教授: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协助你。

但是,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看问题的眼光去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

纽约大学教授: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学生为什么不爱思考?

这主要跟国内的教育方式有关。国内考试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到最后就是一个分数。高考,就是这样。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死记硬背,很少有思考的空间。
 
0_(57).jpg

 
教授们建议: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

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

去美国留学,能不能去只是第一步,最初的一步。能不能学好,能不能适应,更为重要。

这三种能力,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你需要改变,需要突破,才会有所获,才会更容易成功。
 
 
来源:北美家长帮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