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好在哪里?
豆瓣9.4,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好在哪里?小主 深八深夜八卦 5 days ago这几天围观了4场出轨大戏(张丹峰/小包总杨烁/威廉王子/许志安),吃瓜群众都快嚼不动了....
网传的#贾乃亮李小璐离婚协议#也被当事人辟谣,与其盯着各组被绿人马的后续,不如开开心心追好剧。
今天小主要吹爆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跟《权力的游戏》拥有同一个HBO爸爸。
这部3.24开播的10集电视剧,豆瓣评分从9.3爬到9.4,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被贴上偶像剧工厂的湾湾,竟然已经这么牛B了???
看片名就知道这肯定不是玛丽苏,也不是台式小清新,而是取材于现实的“社会剧”。也是贾静雯时隔15年再度拍摄台湾本土剧(女神选剧本的眼光赛高)
故事围绕着一场「无差别杀人案 」,从加害者、被害者、辩护律师、精神疾病患者等各个角度去展开故事
这种题材本身就很难拍 如果拍成纪实风格,造成9死21伤的罪犯穷凶恶极,不管TA是否精神异常,大众都没法心平气和评论。
但是如果拍得很狗血,特意放大每个群体“不得已的苦衷”,同样会失去探讨的意义。
以往我们看国产剧,都习惯了跟随绝对主角的视角。以至于往往忍不住把自己代入进去思考,《与恶》这部剧采用的是《权游》模式,尽管戏份有别,但没有谁是“一号”
小主已经看完了前八集,如果你要问我这里面有没有特别出彩的人物?我会说没有。并不是挑刺,而是每个人物都塑造得特别出彩,非常厉害。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来龙去脉,先捋一捋其中主要的几条线。
1.宋乔安刘昭国夫妇
1.宋乔安刘昭国夫妇
夫妻俩都是新闻从业者,又是【李晓明杀人案】的受害者家属,他们的大儿子刘天彦在戏院枪击案中不幸遇难
幸福的四口之家破碎后,活着的亲人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PTSD
这其中以宋乔安的最为严重,她染上了酒瘾。在电视台对待同事极为苛刻,与丈夫女儿也产生了厚重的隔阂
老公在跟她争抚养权,女儿说“你怎么不跟天彦一起死”,宋乔安的家庭生活处理得非常失败
而让她性情大变最重要的原因,是儿子遇害那天,自己原本可以跟他在一起。这让乔安无法从自责中逃脱
因此她根本不在意杀人犯是不是精神病,她只要李晓明偿命。
刘昭国则恰恰相反,同样经历了丧子之痛,作为受害者家属的他除了要法律公道,更想探究事情的真相
看到这一定会有道德卫士站出来说,儿子都死在杀人魔枪下了,还能被律师说服,推动死刑犯的精神鉴定(可能会减刑),这也太不现实了。
别急着下论断,台湾真的有这样一位受害者妈妈,在4岁女儿被杀人犯连捅23刀身亡后,呼吁不要那么快执行死刑,而是探求更深层的原因
本身这样的决定也是很难被大众所理解的,这位“小灯泡”妈妈没少招骂。有时候看新闻标题,会觉得愤怒的民众更像受害者,而真正的受害者“过于冷静”了
说回《我们与恶的距离》,那些让观众情感上不一定能理解的剧情,恰恰就是真实的人生。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会因为丧子之痛迁怒凶手的妹妹
也会因为对儿子的愧疚,而彻底忽略女儿的感受。
既要不惜代价追求收视率,又想替新闻人守住部分良知。
贾静雯的演技无f*ck说,把一个全副武装又满身是伤的「失败女强人 」刻画得十分到位
必须再吹一波这个实景搭建的电视台,太TM逼真了!
每个细节都到位,难怪有新闻从业者说“光是职场戏就敢给满分”
2.法扶律师王赦
整部戏就是从他走出法院,被受害者家属泼粪开始的↓
拍戏肯定不是真用排泄物啦,不过看起来...挺恶心的,难为慷仁小哥哥
为死刑犯辩护的律师,要得到社会大众的谅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在很多人看来,你帮杀人犯减刑/免刑,约等于变相杀人
王赦的位置无比尴尬,也无比孤独。受害者和社会舆论容不下他(佩服刘昭国能跟他心平气和说话,换做别的家属早就爆粗口赶人了)
自己的老婆再善解人意,也会觉得老公做的事“并不正确”
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王赦的老婆,面对各种键盘侠在社交媒体的攻击谩骂,很难不产生离婚的念头
还有更糟心的,王赦一心想要帮助的“加害者家庭”,也完全不能理解他刨根究底的行为。李晓明的妈妈是这样
妹妹也是这样
连杀人的李晓明都不能理解,死刑三审定谳后,王律师为什么还要推动精神鉴定。王赦的回答是:希望孩子平安快乐长大,不要再遇到类似的犯罪
一个人愿意背负如此大的压力为杀人犯辩护,肯定也是有原因的。猜钱的你们要输了,法扶案件的律师费超低,一个案件审几年,收入约rmb4-6k
那是为了“司法公正”的信念?emmm...也不完全。在李晓明被提前执行死刑之后,王赦有过一段爆发
就算是真正该死的人,也有人权。这话听着不舒服,但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李晓明前面还有52个死刑犯,政府却急着把他处死
不是怕王赦翻案,而是单纯的“平息民怨”。放在封建帝王时代没啥毛病,可在民主法治社会多少有些合情不合理
看到这又会有好奇宝宝觉得484戏剧冲突,其实真实事件也是这样的。14年台北捷运发生过一起4死21伤的无差别杀人案
当时被捕的杀人犯郑捷,就被台湾当局执行了“提前处死”的操作
他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前面还有42个人。是不是跟《与恶》里的李晓明异曲同工?
很多犯下大案的人犯都是一心求死的。现实中的郑捷如此,剧里王赦的另一个当事人陈昌也是如此。
陈昌在公园里残忍地杀害了两名女童,在三次精神鉴定中都被诊断为思觉失调(即精神分裂),但最后被判无期的结果既不能抚慰受害家属,凶手本人也不买账。
一心求死的陈昌,最后在监狱里吞塑料袋自杀了。王赦最后得到的还是全世界的不理解,老婆也遭遇惊吓早产,失去了小宝宝
王赦跟老婆说:如果精神病犯人只是杀掉就完事,这个社会并不会变得更好
坚持找原因不见得有效果,但如果放弃“治疗”的话,答案就彻底没戏了。
3.杀人犯李晓明的家人
李家人也是全剧泪点之一,网上常常有探讨,当一个人被判定十恶不赦的时候,他的至亲要不要连坐?
法律上是肯定不要的,但道德和精神上又必然躲不过。剧里李晓明的父母磕头替儿子道歉,而记者只是想从当事人嘴里挖到爆点↓
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为何会这样,也无从解释
一家人卖了面店躲到乡下,不戴口罩不敢出门。爸爸开始酗酒,妹妹也辍学颓废在家。
妈妈不想让李晓文的人生也废掉,逼着她改了名字,赶她出了家门。
李大芝拥有了跟杀人犯哥哥切割的新身份,可帮她进电视台的老师也会叮嘱“不要挑战人性”
李大芝能走出阴影吗?显然不能,她没法接受优秀的哥哥莫名杀人,又无从知道更多。
更不想每天活在“父母车祸死了”的谎言里。
当她去殡仪馆送哥哥最后一程,被上司兼受害者家属乔安找人跟拍时,小姑娘彻底爆发了↓
“我哥是杀了很多人,但我跟我家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吗?”
剧情永远会在你同情心泛滥的下一秒,把你拉回现实世界。如果你是受害人家属,即使加害者的家庭着实可怜,也很难说“希望他们过得好”
剧情永远会在你同情心泛滥的下一秒,把你拉回现实世界。如果你是受害人家属,即使加害者的家庭着实可怜,也很难说“希望他们过得好”
《我们与恶的距离》高明的地方,就在抛给你选择题的同时,让你观看到事情的全貌。旁观者和亲历者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
李妈妈说“全天下没有爸爸妈妈会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看得我眼泪打转。
但李晓明长成变态杀人魔,父母完全没有责任吗?如果当初多关心一下,就不会酿成惨剧吗?
答案还是...没有答案
3.李大芝房东应思悦一家
3.李大芝房东应思悦一家
应思悦简直就是小天使,我对曾沛慈的印象还停留在3.4分的《明若晓溪》,这次真的被她自然的演技震惊到
原本即将结婚的她,在弟弟突然发病之后,才知道自己家族有精神病史
思聪发病的原因很常规,少年得志后受挫,以至于出现幻听,继而诱发失常症状
应家这条线不是单纯要给精神病人“正名”,但也确实起到了一些科普作用。比如他们并不会100%控制不了自己。偶尔清醒的时候,也会为了身患疾病而痛苦。
还有就是,比病患更痛苦的,其实是他们的家人。
应思悦跟李大芝,从原本单方面的“我撑你”,到互相加油鼓励,就像一束光照进彼此糟心无奈的生活里。
应思悦也是很多未婚女青年想活成的样子,放不下经营6年即将步入婚姻的感情,又在认识到矛盾无法调和时及时踩刹车
爸爸劝她早点嫁了,说男方对爱情忠贞“很难得”,思悦也三观敲正的反驳了。
为什么男人不花心不乱来就是难得,而女人一心一意就是守本分?
《与恶》的每一集都有主题,我最喜欢的就是众生皆有病
戏里是借助丁克族林医生说出来的↓
仔细想想,即使自诩为大多数的普通人,或多或少也有心理上的毛病。比如看到某些社会新闻,也会忍不住屎尿屁的骂
再比如提到精神病人,就觉得他们会乱砍乱杀,最好像囚犯一样集中管理。(没有瞧不起这种看法的意思,毕竟普罗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也差不多)
罪人不一定是坏人,新闻也可以杀人。《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很多观点犀利又...无法说服所有人,但你的确会忍不住思考:这些难题有解吗?
很遗憾,前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是不可能解决的现状。那拍这部戏意义何在?金牌编剧吕莳媛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怕苦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想要学着去面对它。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时候真的很近,看完剧境界就变高肯定是不现实的←_←
与其提“社会接纳精神病人”“多理解杀人犯家属”这种假大空命题,不如老老实实做初级改变,就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吧~
与其提“社会接纳精神病人”“多理解杀人犯家属”这种假大空命题,不如老老实实做初级改变,就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吧~
文章来源:深八深夜八卦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