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版的《红高粱》你看了嘛?你喜欢莫言么?

这两天国内掀起了红高粱热,莫言又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有人说他的作品里面通篇充斥着私生子,偷情,私通,美其名曰接地气,评论为乡村艳史级别的,
他笔下的国人尤其的懦弱,猥琐,甚至恶心。

最近有消息传出我们的习大大严厉的批评了这种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抹黑,尤其是在国际场合上的抹黑。
最后的论战就变成了对鲁迅,贾平凹,沈从文,王小波,余华以及莫言作品的比较与声讨。

个人认为,好的小说作品总是能让人更好地审视我们资深。文学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沦为消遣品。
人生没人能够解释清楚,每个人的人生就是自己所需要表达的一切, 但却各有不同。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意义,但并非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切,
大家评判的同时验证了鲁迅的一句话,都是冷漠的看客。
这些作品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当时的情境,阅读作家笔下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更珍惜当下,
更是为了让我们都记住自己的根~



已邀请:

知悔吝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赞同来自: 赵平原 酥萌萌

周迅的《红高粱》没看过,只看过巩俐版的电影。惭愧的是莫言我也没有读过,无法正面回答小肉包的问题。仅从题主给的信息,说他的作品里充斥着私生子,偷情,私通,国人的猥琐与恶心等等,个人觉得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不是抹黑,而是当今全世界各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人间大戏。更甚者说是伴随着人类历史与时剧增的一种德行。

反过来再说文学作品,连古希腊经典《伊利亚特》都是因为一个女人的私奔开篇的,总不能把荷马也拉下水吧。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学中猥琐人物与事迹更是数不胜数。我想大家议论的关键点是“充斥”二子,意思满篇都是。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对于农村生活的抹黑我是不敢苟同的。既然是小说,文学作品,就不能去当史实与文献去读,我们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小说的虚构性,里面的“我”不是作者本身,里面的事儿也是作者编的。虽然说还有下半句“小说来源于生活”,但也不能本末倒置吧,用小说里面的东西去反证生活本身,就好比我们可以说儿子长的像爸爸,总不能说爸爸长的像儿子吧。

再有一点就是,就算传言是真,习大大也只是站一个人的角度去评价个人的喜好。希望我们的政府千万别以为这是政令而去限制我们奄奄一息的当代文学。如果禁止了这些负面的情感与事迹,只去描写正义与伟大,那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从而沦为宣传工具。

其实以习大大的文学修养应该是不会做出这种声明的,这次的文学座谈会,习就讲过自己最喜欢的苏联文学作家是托尔斯泰,对于文学也颇有见解,而且他在早年就已经熟读经典了。不愧是高层精英。我们身为一个个体,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性,做自己的研究,给出自己的见解,不可人云亦云啊。

赵平原 - 问吧团队成员

赞同来自:

谢邀,但我对文学和影视作品从来不敢发表什么见解,因为没什么见解。 :sweat:

如果非要说一点什么,那就是,总看到有人说什么什么电影、小说给中国抹黑了,对这类的评价不敢认同,窃以为,很多这样的被评价对象,往往是揭示人性的作品,只是放在了那样极端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表现。

作为观众,你可以选择只去看赏心悦目的、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但你不能要求其他人只能看你喜欢的东西,更不能要求作者只能产出那样的作品,尤其是政府。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